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视察时提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的重要要求。一年多来,天津上下深学深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坚持在“因地制宜”上做文章,在“善作善成”上下功夫,持续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路径。
一、天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学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破方向,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因地制宜”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方法。对于天津而言,做到“因地制宜”的关键就在于立足“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发展。携手北京、河北共同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构建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步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加快建设我国北方国际航运枢纽,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深化金融改革,建成有利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健全和完善区域一体化要素市场,深化滨海新区改革创新,建设更高水平的自贸试验区,推动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善作善成”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行动要求。“善作善成”既要求找思路、找办法,又要求强执行、强落实。提高政治站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善于把学习成果运用于天津的发展实践;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担当作为,勇于开拓进取,严守纪律规矩,把工作任务抓出成效;坚持干字当头、实字托底,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汇聚起天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
二、天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路径
天津牢牢把握“因地制宜”与“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特色路径。
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战略牵引。天津着力推动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加强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融合。中国资源循环集团落户天津,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国能天津电力公司等落地,中关村发展集团增资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市场化引进疏解功能资源在津新设机构1981家。举办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联想智慧创新产业园达产,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群等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以科技创新作为核心要素。天津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成果转化、研发服务等能力,争取更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津布局。天开高教科创园“一核两翼多点”布局持续拓展,实施升级版支持政策,注册科技型企业累计超过2600家,组建天开九安海河海棠母基金等39只科创基金。全国重点实验室已达17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0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均突破1.2万家。
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载体落点。天津以成龙配套、成链成群的方式,夯实产业根基。主导产业方面,南港百万吨乙烯及产业集群项目投产运行,桐砚高性能聚合物材料、京津电子化学品基地等项目开工,一汽丰田新能源汽车和一汽大众新车型实现量产,长城汽车DE平台、特变电工智慧产业园等有序实施。传统产业方面,冶金产业打造11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轻工产品自行车和微波炉出口分居全国第一和第二。新兴产业方面,中电科蓝天产业园、中软信创总部等落地建设,航天五院商业卫星等项目落户,空客二线项目加快建设,云遥气象星座30颗卫星实现组网,全年飞机进出口均居全国第一。未来产业方面,脑机接口、通用人工智能等5个项目入围工信部揭榜任务,诺和诺德、中美史克、SMC等增资扩产,光启技术超材料、凯莱英化学大分子药物等项目加快推进。
以绿色低碳作为转型方向。天津打造“风、光、锂、氢”产业链体系,擦亮新质生产力发展底色。在风电方面,中科国风国家级检测中心落户天津;风力发电设备核心零部件头部供应商弗兰德的天津工厂已成为其在亚太地区的生产研发中心和全球供应基地。在光伏方面,全国商业单体最大光伏项目,SM天津滨海城市广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竣工验收;TCL中环光伏硅片综合市场占有率23.5%,居于行业第一。在锂电方面,与宁德时代签署协议,在新能源电池供应链、废旧电池循环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储能等领域深化合作。在氢能方面,氢能示范产业园聚集起一批氢燃料电池优质企业,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搭建40多个试验室,一站式满足氢能及燃料电池全流程研发需求。
以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天津搭建“科技—产业—金融”循环,近30家银行创设科技创新要素增信贷款产品。天津金融监管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四张清单”支持科技创新,即面向金融机构的“科技创新企业清单”、面向企业的“金融支持产品清单”、帮助金融机构拓展合作伙伴的“天津本地投资机构清单”以及监管部门的“差异化管理清单”。此外,天津持续推进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任务全部完成,制度创新指数居全国前三。
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天津进一步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围绕产业培养人才,瞄准需求引进人才,创新机制用好人才。2024年,面向战略科学家、顶尖人才累计发放“海河英才”卡607张,同比增长27.72%,吸引积分落户3.01万人。
三、天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验启示
“勇争先、善作为”是新时代天津发展新质生产力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天津也收获一系列经验启示。
坚持统筹“三新”“三量”。天津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以产业焕新带动科技创新、支撑城市更新,以做优增量推动盘活存量、有效提升质量,不断增强培育新动能、更新旧动能的支撑成效。重点是统筹推进创新策源与成果转化、城市更新与存量盘活、消费提振与投资提效。
坚持促进“五链”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需要构筑平台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创新生态的形成。天津充分发挥天开高教科创园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天津通过深化改革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一方面支持经营主体、优化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基础制度,激发创新活力;另一方面健全创新策源和产业转化的服务体系及配套机制,引导人才、资金、项目向新质生产力聚集。
(作者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