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发布 > 政务要闻

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 一季度经济述评②

创新为笔 厚植生态 天津全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来源: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23 11:10

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科技创新始终是破局制胜的关键密钥。

今年一季度,天津经济迎来“开门红”。一组组亮眼的数据背后,科技成果转化正加速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引擎。从企业数量的稳步攀升,到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从创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到产业生态的持续完善,天津正以科技创新为笔,绘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

破除堵点 创新模式激发合作潜能

科技兴则产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在发展中,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更是“最大增量”。要充分释放这一“最大增量”的效能,打通其中的堵点、难点是首要任务。

食品可以免费试吃,如今,科技成果也能“先尝后买”。

尽管近年来高校院所的专利成果转化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在3月天开园举办的天津市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暨成果转化“三个一”行动工作推动会上,5家高校院所与本地企业就7个项目达成签约,通过“先使用后付费”的创新模式开展成果转化,标志着我市“先使用后付费”的成果转化模式进入了深化实施阶段。

在破除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堵点后,又该如何助力企业科技成果加速落地?

为加速推动京津两地创新链产业链紧密融合,年初,首场中关村共性技术服务平台走进天津系列链接活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专场活动举办。活动现场,中关村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生态链正式发布,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高性能芯片测试验证平台等6个服务平台相继亮相。这些平台为天开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企业,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保障,有效破解了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难题。

在攻克技术障碍、争分夺秒推进发展的过程中,2月,天开园企业昊宇睿联(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一种防松螺纹紧固件、安装及拆卸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这是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扩大专利预审服务范围后,天开园首件经其快速预审通道授权的发明专利。

该项专利从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受理到收到授权通知书,仅用时70天,远远短于正常审查的2至3年。预审服务极大地压缩了专利授权周期,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巩固其技术领先优势,助力其抢占市场先机。

天津通过不断打通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堵点、难点,持续撬动更多发展增量,加快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科技兴产业、产业强经济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专业服务 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

原始创新是“从0到1”的突破,科技成果转化是“从1到2”的跨越,产业化则是“从2到N”的扩张,只有完成这“三级跳”,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价值。对此,天开园核心区企业天润瀚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建军深有体会。

何建军带领团队历经3年研发,成功研制出用于-165℃低温环境钢结构焊接的镍基焊材,该产品是我国液化天然气储罐、船用液化天然气燃料罐等建造项目的关键材料。企业自去年9月开始试生产,眼下正不断优化生产线工艺参数。目前,企业已与多家客户达成合作意向。在何建军看来,企业能够走到今天,离不开天开园提供的专业化服务。

如今的科技创新,不仅是关键技术的比拼,更是创新体系的竞争;不仅需要集聚各类资源要素,更要促进它们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乘数效应。在天开园,从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到专业服务团队的上门指导,一系列举措都为科技成果转化保驾护航,众多创新创业项目在此落地生根。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近日,飞安航空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作为北京飞安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正式落户天开园核心区天开广场,成为天开广场注册的第1000家企业。

据悉,该公司依托北京总部十余年自主研发的航空仿真、大语言模型等核心技术成果,联合南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在津科研力量,采用“京津研发、区域转化”的协同模式,重点建设模拟训练设备生产基地。

天开中关村新质生产力创新中心项目落户天开津南园,中关村运营团队通过积极对接中关村科技服务资源,构建全方位产业服务体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天津活动在天开广场举办,紧扣“焊牢科技与产业融合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精准对接天津市产业发展需求;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做客“天开大讲堂”,为创业者们带来精彩的专题分享……

天开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专业服务的内涵:让科技与产业紧密“握手”,让创新与市场深度“结合”,从而打开更为生动的发展局面,激发更为澎湃的发展活力。

打造生态 厚植科技创新发展土壤

科技创新生态的培育,不仅需要单点突破的科研成果,更需要系统性的政策支持与空间布局优化。

“你负责阳光雨露,我负责茁壮成长。”天津以构建开放、包容、协作的创新生态为目标多维度发力,持续厚植科技创新发展土壤。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杭州师范大学团队合作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发现超氧阴离子作为一种活性氧,参与了麦角碱药物分子的酶催化合成过程。这一成果为药物合成领域带来全新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上个月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正如成果文章通讯作者、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高书山所言,研究所提供的宽松环境和广阔空间,让团队能够心无旁骛地开展科研工作。

在创新空间布局方面,今年以来,天开园不断扩大“朋友圈”,和平园、静海园的相继加入进一步拓展完善了“一核两翼多点”的空间发展布局,显著增强了天开园的辐射带动效应,助力天津在人工智能垂类大模型、大健康等领域抢占发展先机,为创新资源集聚与成果转化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在政策支持体系构建上,今年以来,天津同样动作频频——

2月,我市印发《天津市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旨在充分挖掘全市优势科教资源和临床医疗资源,增强生物医药创新策源与产业化能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我市出台《关于支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加强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鼓励科技型企业承担重大科技任务、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促进科技型企业协同创新4个部分,制定17条具体举措,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有力支撑科技强市建设。

为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市近日还制定《天津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城市发展,以“新”为魂。凭借全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形成更多现实生产力,天津正在塑造高质量发展的坚实“筋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