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信动态

海河英才谱

为中国制造“锻”出新天地

——记天津市天锻压力机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研发所副所长管亚彬

来源: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17 10:54

管亚彬(左)在工作一线。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天光微亮,天津市天锻压力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锻)车间里,重型锻压设备低声嗡鸣。管亚彬穿行其间,手掌轻抚机身,如同老友相见。这是他在天锻的第17个年头——从初出茅庐的技术员,到带领团队攻克多项“卡脖子”难题的技术中心研发所副所长——他的脚步,与中国工业母机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奋进历程,同频共振。

眼下,管亚彬正全力攻坚变形镁合金锻造车间项目。“镁合金比铝轻三分之一,是高端装备制造的理想材料,但相关技术和装备长期受制于人。”他语气坚定,“我们要做的,是从材料、工艺到装备的全链条自主攻关——不仅要打破垄断,更要提供镁合金国产化锻造的整体解决方案。”

时间回到2022年春天。某重点行业客户找到天锻,带来一块巴掌大小的镁合金样品:“国外能用它制造高端装备,但技术和设备不对我们开放。你们能不能造出这样的生产线?”

管亚彬接过样品,轻轻一掂:“很轻,难度很大。”镁合金化学活性极强,锻造温度区间狭窄,控制精度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稍有不慎不是燃烧就是开裂。没有现成参数,没有工艺数据库,一切必须从零开始。

实验进入关键的测试阶段。五名团队成员连续48小时守在计算机前,同步运行四种算法。第36小时,两条曲线首次完美重合;第47小时,四种算法全部收敛。当最终数据跃然屏幕,管亚彬难掩激动:“就像四把钥匙同时开一把锁,只要有一把打开,就成了。”

更大的考验还在现场。2024年7月,湖南产线装配现场,15000吨等温锻压机启动吊装,厂房屋顶临时拆除。正值南方梅雨季节,又遇长江汛期,管亚彬紧盯气象预报,制定严密的“抢装时刻表”,每天抢抓两个短暂的“无雨窗口”。经过近十天的连续奋战,项目顺利封顶,管亚彬一直紧绷的神经,才松了下来。“基础零件,容不得分毫误差。”在他眼中,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也承载着支撑中国制造的千钧之力。

今年春天,捷报传来:生产线顺利通过性能测试!更多新客户主动上门、洽谈合作。

如今,管亚彬正带领团队向更尖端的旋压技术发起挑战。站在新起点,他目光灼灼,心中回响着那句始终铭记的信念——“技术和粮食一样,靠别人靠不住,要端自己的饭碗,自立才能自强。”

回望来时路,2009年管亚彬加入天锻时,国内重型锻压设备还依赖进口。转机发生在2012年——天锻拿下海外万吨级模锻装备项目,这是国内首台万吨级出口锻造装备,27岁的管亚彬被破格提拔为项目经理。

“当时的制造标准都得跟国外学。”他回忆起那次“洗脑式”学习:外国专家每月两次现场检查,第三方全程驻场监督。每个螺栓的扭矩、每道焊缝的宽度,都必须严苛合规。最紧张的那段时间,他废寝忘食、全心投入,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总有一天,中国人要闯出一条自己的制造之路。

2016年,为突破关键技术和生产环节自主化,管亚彬临危受命,组建天锻重机液压技术和生产团队。从社会专家招聘到队伍组建,从场地规划到实现全部自主生产,他几乎日夜奋战在一线。团队初建后,他又敏锐察觉到数字化、智能化趋势,赴南开大学攻读工商管理课程,推动车间实现高质量高标准生产。经过七年不懈努力,他带领团队将所学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从“学得广”到“用得精”的跨越。

他带头研制的2.5万吨超塑性等温锻造智能装备,关键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伺服直驱螺旋压力机生产线入选天津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万吨级轻量化轮毂整线出口墨西哥、泰国,在行业高端市场占有率超过90%。

天锻加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后,管亚彬在更高的平台上践行“中国制造”的使命。从学习追随到自主创新,从技术引进到整线输出,他参与并见证着中国工业母机从“卡脖子”到“挺脊梁”的自立自强之路。

窗外,天高云淡,一片开阔。这个秋天,中国制造正在这里续写新的传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