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信动态

新闻发布厅

集聚产业新动能 推进绿色产业合作

静海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十四五”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30家

来源: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11 10:05

专为儿童智能教育定制的人形机器人、支撑“两轮经济”的核心电机、引领大健康产业的现代中药制剂……昨天,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静海区专场,会场上展示的一项项“静海成果”,让媒体直观感受到“十四五”期间,这片产业热土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

“过去五年,静海区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区‘四上’企业超过200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978.8亿元,健康产业、循环经济、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动能加快集聚。”静海区委书记殷学武介绍,作为全国焊管生产基地、全国五金制品出口基地、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之都、中国乐器产业基地,静海区民营经济正持续焕发新活力,经营主体达到10.94万户,5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该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6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60家,高新技术企业530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6家,市级单项冠军企业12家。团泊科创园区纳入天开高教科创园,成为天津大健康产业“科创廊道”;协和留创园、大学科技园承载功能日益完善。

改革开放是新时代的鲜明底色,更是静海区发展的活力之源。“十四五”期间,静海区累计出台479项改革举措,创新搭建“静心办”“智慧审批”等平台,企业上报登记申请实现“在线秒批”。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走深走实,标志性北京重大项目协和天津基地落户静海,协和天津医院一期建成运营,协和天津校区、天津健康研究院、协和天津医院二期、天津医科大学新校区和国家中医医学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作为全市唯一国家五金制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蔡公庄镇成为全球铜木管乐器核心供应基地,高端萨克斯、长笛产品在欧美中高端市场占有率均达到45%,15家企业成为市级国际自主品牌企业,外贸进出口额累计完成835亿元。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聚焦“一老一小”,静海区组建11个教育集团和16个办学联盟,积极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建成11家养老服务综合体、27所老年(社区)学校、411所老年(社区)教育学习中心,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此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改造提升11家乡镇卫生院,245所村卫生室纳入一体化管理,122所村卫生室实现医保联网结算。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平台在子牙经开区揭牌。时隔仅数日,喜讯再度传来。发布会上,静海区副区长、子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晨光透露,作为该国际合作平台至关重要的实体载体,目前,园区内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经具备承接产业条件,预计明年还将启动规模约13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二期)扩建工作,建成集技术研发、孵化转化和产业化于一体的绿色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为后续产业集聚和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空间保障。

“未来五年,静海将实施‘一五十’的发展思路,‘一’即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静海这一总目标,‘五’即建设绿色产业发展合作区、健康产业发展引领区、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力行区、高品质生活践行区,‘十’即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十个方面迈上新台阶。”殷学武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