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信动态

区域热点 从“小而散”到“大而强”

特色产业集群织密“创新网”

来源: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11 10:03

华利集团环保充气柜智能生产车间。 受访者供图

不久前,我市公布“2025年度天津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宁河区汽车配件产业集群、东丽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业集群、北辰区生物医药健康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滨海新区保税区海上安全应急装备产业集群、静海区喉箍产业集群成功入选。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正成为推动三地产业优势互补、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载体。随着三地跨区域产业协作的持续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显著增强,不仅有效促进了企业发展,更推动形成了创新引领、协同高效的产业生态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可生产300余种零部件

“三地共造一辆车”提速

位于宁河区的天津未来科技城现代产业区和潘庄工业区,聚集了41家汽车配件企业,生产300余种零部件,年产值达27亿元。作为新晋“2025年度天津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宁河区汽车配件产业集群已成为天津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进天津华翔汽车金属部件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智能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抓取、焊接等作业。“我们与集群内近10家企业建立了合作,比如这款异形板就是由邻近企业加工的,相比过去跨省采购,物流成本降低了20%。”据该公司总经理彭旭亮介绍,企业专注于白车身结构件生产,不久前完成生产线改造,生产线自动化率提升至95%左右,客户涵盖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北京奔驰等知名车企,去年销售收入达7亿多元,今年有望突破8亿元。

谈及京津冀产业协同,彭旭亮表示:“我们与多家京津冀企业达成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同时积极与北京多家车企对接,希望为其提供配套服务。”

这种产业集聚效应在集群内随处可见。高新技术企业天津泰正机械有限公司为一汽丰田、北京奔驰等车企供应核心零部件,其核心供应商天津顿格威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和恒赫模具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也相继落户宁河区。“供应商就在隔壁”的布局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还提升了对紧急订单的响应速度。

在宁河区汽车配件产业集群,不少企业积极深耕京津冀产业链,天津市长瑞通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该公司拥有冲压、焊接、涂装、装配四大工艺生产线,为一汽-大众天津分公司、小米、长城汽车、理想、北京奔驰等车企提供配套服务。“我们所有客户都来自京津冀地区,其中北京车企带来的销售额占比约35%。”该公司总经理高志远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产值达1.7亿元,全年销售额预计突破3.8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近三年来,宁河区汽车配件产业集群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年均增速高达220%,多项自主研发技术和产品相继涌现。“我们聚焦汽车配件产业集群,为集群内企业提供政策精准推送、产业链供需对接和技术升级辅导等专项服务,借助市工信局、行业协会等资源,帮助企业重点对接一汽-大众、北京奔驰等头部企业的供应链体系,推动协同创新,助力集群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全面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宁河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发展规划,到2027年,宁河区汽车配件产业集群将建成5个以上企业研发中心和产学研平台,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00项以上,开发出10项以上国际领先的新技术、新产品,培育出1至2家年产值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新增10至15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年产值将达37亿元。

电力产业集群规模超百亿元

三地携手打造“绿色能源走廊”

在东丽区,一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业集群正在快速崛起。上百家企业“串珠成链”,从特种线缆到智能变压器,从电力储能系统到环保节能材料,一条覆盖电力全产业链的“绿色能源走廊”已初具规模。

走进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全自动化设备开足马力运转。机械臂灵活翻转间,一组组储能电池模组完成组装,即将用于新疆华电1100千瓦新型储能示范项目。

“我们创新研发的314Ah(安时)电芯成组技术,能适应零下40℃的极端环境。今年投产的锂电池PACK(电池模组)数字化生产线,使年产能提升至6GWh(吉瓦时)。目前,公司实现了从电芯成组到预制舱集成的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据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蓓介绍,企业有不少客户来自北京,除参与新疆华电项目外,他们还中标了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等项目,订单生产已排至10月,在全国参与建设及运营的储能项目超18GWh,今年上半年产值近10亿元。

在王蓓看来,企业规模越做越大,得益于上下游伙伴的紧密协同。该公司约一半的供应商来自京津冀地区,北京博阳的箱变测控装置、天津力神的锂离子电芯、河北企业的电池舱体形成三地协同的产业格局。

“我们在华明高新区有不少上下游合作伙伴,这种区域协同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还实现了技术互补。仅在东丽区,我们就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王蓓表示,该公司新规划的零碳工厂即将动工,投产后,产能将翻一番。

东丽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业领域的不少重点企业都聚集在华明高新区,企业创新步伐持续加快,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协同推进。

走进天津中电华利电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利集团)的“黑灯工厂”,技术人员正在组装高压智能变电柜。“不久前,我们向一家合资企业交付了48台这样的变电柜。”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智能的配电设备能实时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并采集数据,就像给电力系统装上了体检仪,把事后抢修变为事前预防。正是这样的创新产品,让该公司年产值突破11亿元。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华利集团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与京津冀地区多所高校共建产教融合基地。“这种模式既满足了企业的创新需求,又能为行业培养专业人才。”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眼下,东丽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业集群涵盖智能开关柜和变压器制造、电力控制设备、电力新材料及储能系统等领域,汇聚了不少国内领军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

有效发明专利达2029件

“创新矩阵”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协同

创新,是产业集群内企业的重要课题。北辰区生物医药健康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聚集了天士力、津药达仁堂、中逸安科等67家生物医药企业,近三年来,集群内中小企业主持制定7项团体标准,参与制定12项团体标准,有效发明专利达2029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704件。

“我们正在构建‘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产业化’的协同创新生态。集群内建有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它们组成的‘创新矩阵’推动京津冀多个校企联合项目落地。”据北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生物医药健康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其他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也迸发着创新的活力。

天津长荣绿色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是北辰区高性能新材料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专注于纸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纸瓶敞口小、结构特殊,对生产工艺要求极高。此外,如何让纸瓶具备防水、防油功能,同时符合食品级安全标准,也是技术难点。”该公司销售经理王喆表示,经过三年多的技术攻关,他们创新研制出全球首台采用湿法成型工艺的全自动纸瓶机,并自主研发可降解生物基涂层技术,使纸瓶具备优异的阻隔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纸瓶的原料取自甘蔗、竹渣等可再生资源,碳排放较传统玻璃瓶减少84%,比再生塑料瓶减少34%。这一特性使其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

在创新驱动与区域协同的双轮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产业集群加速融入京津冀产业生态,通过技术联动与资源整合,打造跨区域产业创新高地。

天津北方天力增压技术有限公司是北辰区数智化工业母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内燃机增压器领域占据重要市场地位。

“我们投入了3000多万元进行车间的智能化改造,目前企业年产能达10万台,新产品贡献率40%,上半年产值超2000万元。”据该公司总经理姜承赋介绍,他们积极对接集群内企业,并与京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公司向河北邢台多家橡胶件、冲压件供应商和北京数家电动增压器供应商的采购额达1500余万元。

据北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辰区高性能新材料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汇聚了久日新材料、江铜华北、银龙预应力材料等60余家企业,去年总产值达410.85亿元;北辰区数智化工业母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聚集了70余家相关企业,去年总产值达340亿元。

记者手记:

在产业集群中

看见天津制造的“韧性生长”

“小而散”到“大而强”,产业聚集能带来什么?

宁河区汽车配件产业集群里的企业深有体会:“过去跨省采购,如今开车到隔壁就能解决,物流成本降低了20%。”

东丽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业集群的负责人给出数据:“上百家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力,一年干出超百亿元产值。”

北辰区生物医药健康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科研机构用“创新”说话:“三年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704件,‘创新矩阵’推动多个校企联合攻关项目落地。”

一个个产业矩阵,折射出天津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逻辑——不是企业的简单聚集,而是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

这种融合不只局限于单一集群,更延伸至整个京津冀地区。当前,三地协同模式已从早期的“产业转移1.0”升级为“协同创新2.0”,合作方式发生质的飞跃,释放出“1+1+1>3”的聚合效应。

在记者走访的这些产业集群中,“以大带小、以强促弱”的共生关系屡见不鲜,这正是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核心密码。繁荣的背后,是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也是天津制造“韧性生长”的生动体现。

谈及发展经验,一位企业负责人的话发人深省:“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是产业链的竞合时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