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信动态

【新闻发布会】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强协同抓落实促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来源:天津发布 发布时间:2025-02-20 10:29

2月19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强协同抓落实促发展”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尹继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陈良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崔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杨冬梅、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穆欣全出席,介绍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



尹继辉介绍: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全市工业战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大力实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深入推进“三新”“三量”工作,全市工业发展“稳”的基础更加扎实、“进”的动能更加充沛、“新”的特质更加鲜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巩固拓展。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谋划之年,我们将瞄准新型工业化目标,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力”“添秤”,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纵深推进产业协作。去年以来,我们高标准完成产业协同工作组轮值组长职责,聚力建机制、育链群、强载体,六条京津冀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地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五大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全部落子布局。

今年的重点,就是要深刻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意义,以深化产业协作为关键抓手,乘势而上提升我市链群发展能级。深化六条重点产业链共育,聚焦“卡点”开展创新攻关,瞄准“堵点”开展联合招商,形成一批示范成果。深化五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共建,牵头制定京津冀新一代信创国家级集群提升方案,协同推动京津冀国家级集群迈向世界级。深化协同示范,加快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态港、京津电子化学品基地等项目建设,发挥滨海新区支撑引领作用,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二是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过去的一年,我们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加大监测调度力度,深化企业包联帮扶,全面推动工业运行企稳向好。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4.6%,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1.8%;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8%,高于全国11.1个百分点;利润率6.57%,高于全国1.18个百分点,位列四大直辖市之首,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重点是多措并举稳存量、扩增量、提质效,奋力推动工业经济增长与全国同步。狠抓重点行业扩增量。紧紧盯住石化、汽车、装备等大块头产业,加速推动大乙烯、中海油智能制造基地二期等大项目增产上量,同时要抢抓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发展机遇,推动诺和诺德、曙光、联想等重点企业不断扩能出力。服务重点企业强支撑。紧盯以“300强”“300优”为代表的优质企业,实施局领导带头、处级以上干部包联的入企帮扶制度,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全力以赴稳预期,强信心。加强监测调度聚合力。加强市级部门对接,强化市、区两级联动,指导各区和重点企业用足用好国家加力扩围增量政策和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强化综合效应、叠加效应、协同效应。当前重点是抓好一季度“开门红”,坚决完成市委、市政府赋予我们的任务。

三是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去年以来,我们加快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提升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能力。现代中药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揭牌运营,首批17家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启动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2家,位列全国重点城市前三。

今年,我们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拓宽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化的“握手通道”。建强创新主体。落实“有研发场地、有研发投入、有研发人员、有研发项目”的“四有”标准,引导重点企业组建研发机构,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会同市科技局共建一批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实现重点产业链全覆盖。完善创新平台。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中试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生物制造领域争创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提升质量品牌。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推动企业建立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深入实施“三品”战略,参与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有效提升优质供给水平。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们深入落实“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求,一体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战新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培育。一年来,联想、曙光等好项目贡献增量,大乙烯、大炼油等大项目投产发力,空客二线、诺和诺德等新项目充实后劲,为壮大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

今年,我们将科学把握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关系,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石化产业抓牢“油头”,提升“化身”、延伸“精细尾”,加速新和成尼龙、燕山高端橡胶等下游项目建设;汽车产业推动长城、大众、丰田新车型投产上量,加快曼德电子等关键零部件项目建设;装备产业推动中船天津、中海油智能装备等项目建设;轻工产业持续振兴工业老字号老品牌,抓好电动自行车、粮油等“大块头”细分优势领域扩产上量。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信创产业以获批国家级集群和实施新一轮国产化替代为契机,开拓应用场景,做大市场份额和企业体量;生物医药产业争取华润、招商局、国投等总部支持,用好天大前沿院、工生所、凯莱英等,深耕新模式,扩充出力点。提升未来产业竞争力,重点推动中电云脑脑机交互、电科蓝天固态电池、合源生物细胞药物等创新成果产业化,引育一批爆发式增长企业。

五是坚持重点产业链式发展,推动产业成链成群成龙配套。我们坚持以产定链、以链招商、以商兴业,深耕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2024年,全市产业链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82.1%,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信创、生物医药、车联网、航空航天等产业链实现两位数增长,实现有力引领带动。

今年的重点是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幅、壮大产业群。在链上抓创新,加快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建设,新培育一批企业技术中心,为国家重点产业链“补短锻长”持续贡献力量。在链上抓招商,进一步发挥链主龙头企业作用,举办供应商大会、合作伙伴大会,帮助企业拿订单、扩生产,推动政府“定链”向市场“成链”转变。链上抓载体,完成累计50家产业主题园区培育,加强投入产出效益评估监测。围绕绿色石化等关键领域遴选培育一批国家和市级产业集群,为企业集聚发展提供有效抓手。

六是坚持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体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滨海新区成为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改试点城市,与武清区先后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两化融合水平达到63.7,位列国内第一梯队。

下一步,我们将“点线面”结合,统筹推进企业、产业、区域的智能化赋能。在点上树标杆,深化实施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工程,打造以智能工厂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标杆。在线上搭平台,面向汽车、石化等重点行业“一业一策”制定数字化转型指南,抢抓大模型蓬勃发展机遇,在细分领域打造一批针对性强、易用好用的“AI+”转型平台。在面上推转型,充实转型服务商资源池,形成覆盖全市的数字化转型体制机制、技术服务、设备供给网络。加快滨海新区、武清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全力争取新的试点。

七是坚持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着力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近两年,我们加快实施优质企业锻造工程,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83家,制造业优质企业加速成长。特别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围绕重点出力,确定了工业“300强”企业;针对赛道优、潜力足、成长快的单冠和专精特新“小巨人”,遴选了“300优”企业。

下一步,我们将落实好“进一步强化支持服务,助力优质企业更好发展”的要求,不断健全政策支持体系,争取更多国家资金倾斜,统筹用好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不断完善梯度培育体系,构建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跟进跃升的梯度培育格局,加快优质企业“入链入库”“上规上市”。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体系,用好“全国一张网”,完善我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健全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织密服务网,提高服务效能。

八是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大力推动制造业招商引资。这两年我们组织了一系列产业链供需对接会、龙头企业供应商大会等活动,充分利用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等开展招商推介,落地了联想创新产业园、中电子信创总部、恒河碳五碳九等一批新项目、好项目。当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增量项目的需求愈发突出,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加强与市投促部门和各区工信部门联动,当好制造业招商主力军,合力推动项目落地,形成市区“一盘棋”合力。进一步提升招商专业化水平,强化价值研究和市场判断,创新开展图谱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拓宽渠道,提高效率。进一步加强项目落地力度,在紧盯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落地基础上,重点争取更多央企二、三级总部落地,力争全年工业内资到位额突破千亿元。

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发展为要、开拓创新、务实担当,推动新型工业化开创新局面,以“工业之为”助力“全市之进”,为天津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