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信动态

接链!药企的心愿──现代中药产业撮合对接会侧记

来源: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2020-08-28 10:00

一样的铺着白色桌布的长桌,一样的满堂宾客,一样的交谈甚欢……

826日召开的现代中药产业撮合对接会,记者已记不清是5月份以来亲历的第几场产业对接会,汽车产业、动力电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石化产业、车联网产业、信息安全产业、氢能产业……

保护好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发挥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精准打通供应链、资金链堵点断点,持续推进产业链条“强筋壮骨”,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这些都是我市召开多场产业撮合对接专题会,推出“接链”系列专场活动的理由。

记者在对接会现场遇到的市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担保中心主任杨东祥,与记者一样,也是见证多场对接会的亲历者。

“每次对接会我们都会来,通过对接会我们接触了几十家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签约的有十多家,签约额度达1.2亿元。”杨东祥告诉记者。

在现场的天津赛诺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英实是担保中心提供担保的受益者。

“今天我们将与担保中心续保1000万元,为我们企业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继续做优做强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王英实说。

赛诺制药生产全国独家产品注射用黄芪多糖,该产品是国家医保36个谈判品种之一。

2017年,我们就获得了担保中心提供的1000万元担保额度,为起步阶段的赛诺提供了助推剂。当年,我们实现销售4000万元,2018年就达到1亿元,2019年又是翻番,达到2亿元,今年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但增长已是定局。” 王英实说。

谈到参加对接会的期望,王英实告诉记者,自己希望在对接会上找到新的产品与项目。“企业现有的产品已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企业要继续发展,就需要有新项目注入。我们企业有土地,有团队,但缺少科研基础,希望可以在这个对接会上与大的科研院所、机构对接,为企业寻找到新的增长点。”他说。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天津现代中药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药研院有限公司、天士力、红日药业、中新药业、盛实百草……这么多的科研院所以及中药领军企业都在现场,不知是否可以满足王英实的心愿。

市工信局生物医药处副处长高杰介绍,作为我国传统中药产业基地,天津中药产业以品种多、剂型全、疗效好而闻名,在药物研发、中药提取、制剂生产等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技术创新体系,中药现代化水平全国领先,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现代中药企业总产值达117.4亿元。

61日,市委办公厅印发《天津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从6个方面20点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根据《方案》,到2022年,天津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将提供中医药服务,80%的家庭医生团队能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5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提供中医康复服务,推广不少于10个中医专科诊疗方案,培养100名高层次中医药人才,使天津市名中医人数增加10%15%。”高杰说。

闫凤英是天津药研院的副总经理,她介绍,天津药研院产品和技术辐射全国,20多家上市企业的拳头产品均出自药研院,2018年药研院混改后被注入新活力。未来三年,药研院医药研发高端人才和技术研究团队需求规模将翻倍。“今天我们接受两家企业的科研委托,并正式签约。政府举办这样的对接会,给予产学研沟通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非常有意义。”她说。

7月份最新出炉的工业数据显示着天津工业持续作出的努力在结出果实──今年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连续三个月实现增长,逐月向好态势更加稳固。

“这是各方凝心聚力促发展,以深化合作的实际行动共克时艰的结果。我们将充分发挥‘牵线搭桥促合作’职能优势,确保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合力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为企业稳定生产创造条件。我们相信通过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平台共用、供需对接,一定可以实现全市工业繁荣发展。”市工信局局长尹继辉说。

新闻链接

市工信局旗下的融资担保机构,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攻克融资难、融资贵的“顽疾”,打通金融活水流向企业的“最后一公里”,降低费率至百分之一以下,同时推出更优厚的担保条件,帮助小微企业更容易贷到款。截至7月末,担保中心在保的担保额度达到10.05亿元,同比增长181.51%,在今年前7个月内发生的担保额度达到6.58亿元,担保企业家数达180户,同比增长了400%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