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三次会议第0148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来源: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5-09-20 14:36

陈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制造业企业打造“工业大脑+未来工厂”的提案,经会同市科技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市人社局研究答复如下

我市各局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聚焦“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重要要求,瞄准新型工业化目标,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扎实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在推动制造业企业打造“工业大脑+未来工厂”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工作进展

(一)优化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夯实转型基础支撑

针对我市“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瓶颈堵点,建立“科技—产业—金融”新循环长效机制。在实施并总结我市“科技—产业—金融”新循环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25年5月7日,市金融局会同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天津证监局、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六部门联合印发《建立“科技—产业—金融”新循环长效机制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天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企业、产品、投资机构、差异化管理“四张清单”,以金融创新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针对轻资产企业反映融资不解渴问题,会同科技、工信部门建立“科技创新企业清单”,目前已入库企业2万余家,为企业逐户添加所处产业链、科技创新称号、科技人才、知识产权、研发投入等科技创新要素标签,推送给银行,帮助企业获得银行融资增信,同时推动在津银行保险机构创设推出人才贷、知识产权贷、专利技术险等金融产品。监管引领下,27家银行创新推出了“科技创新要素增信产品”,其中63款支持知识产权增信,推动“知产”变“资产”。研发上线“津惠通”金融产品小程序,入驻天津市政府“津心办”APP首页,目前已上线全辖金融产品300余款,支持企业按照自身需求及其具有的科技创新称号、知识产权、科技人才等条件个性化查询筛选产品,推动去贷款中介,缩短企业融资链条和融资成本。

(二)加速大模型场景应用,赋能产业升级

2025516日,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天津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开展人工智能+制造等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研发、工艺设计、计划调度、生产作业、质量管控等制造业各环节广泛应用构建垂直领域大模型生态。全市智算规模突破10000PFLOPS,推动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在津上线,正式发布天津市算力交易中心,加快实现通算、智算、超算供需匹配。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基础底座,建立全市工业领域垂类模型库,首批征集入库“数智本草”、“菲特非凡”等44个垂类模型。2025年8月,已组织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项目征集工作,未来“人工智能+制造”的场景落地推动 “AI + 制造” 深度融合。同时谋划建设菲特检测工业AI大模型创新应用平台建设项目、天地伟业面向智能视觉领域的AI开放共享创新服务平台项目、超算中心基于国产算力的人工智能靶点识别和药物设计项目等28个重点项目。天津超算中心完成DeepSeek“满血版”适配,成为京津冀地区首个支持全系部署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平台。全区累计新建改造5G基站达到15731个,5G网络已实现全区覆盖。获批天津市第一批市级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建设单位,数据集总规模达2860TB以上,19家企业33个数据集入选天津市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拥有自主研发的天河超算与曙光超算两大高性能计算系统,布局建设了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等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脑机)等2家海河实验室。在AI芯片、AI操作系统、AI服务器、模型算法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海光云端训练-推理芯片、麒麟AI操作系统、天河天元、360智脑等一批以自主信创为特色的人工智能典型产品。11企业获评人工智能揭榜挂帅优胜单位,5个项目入选工信部未来产业揭榜项目,5个项目入选工信部算力强基揭榜入围项目。丰富“人工智能+”场景,2025年7月,市工信局联合发改委、财政局等六部门组织开展2025年度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遴选推荐和第二批基础级智能工厂自评、先进级智能工厂申报认定工作,向工信部推荐25家企业申报卓越级智能工厂,同时认定超100家先进级智能工厂,重点关注工厂建设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二)健全人才引育体系,强化智力资源保障

赴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地举办8双一流高校校园招聘会,同步搭建线上对接平台,提供重点岗位2.4万余个,收取简历1.2万份同步开展网络直播带岗、天津引才政策宣讲、旅游打卡等活动,全方位介绍天津产业发展优势、人才支持政策和人才服务举措、宜居宜业环境和独特城市魅力,直播带岗累计观看人数达16万人次。截至6月底,“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累计引进各类人才51.39万人,平均年龄31.8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70%组织完成2025年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国家级高研项目申报遴选工作我市数字技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8个项目获批,入选数量与北京市、山东省并列全国第一位。批准20个市级高级研修项目,其中14个涉及数字技术领域。积极推动天津工业大学、北方人才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开展智能制造初级)、数字化管理师(初级)、人工智能(初级)招生培训工作。批准北方人才培训中心继续承担大数据、智能制造、区块链三个职业培训,并报人社部备案。获批全国首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初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是我市获得的第4个全国数字技术职业的“001号”证书。同时拓展海外引才渠道,引聚高端人才项目来津创新创业。组织我市重点高校、医院、园区赴香港开展人才交流活动,举办“创新香港—国际人才嘉年华”天津专场招聘会,在港科大进行校园招聘,参观访问香港高校、科技园等,截至目前有70人正在就来津工作进行深入沟通。启动第六届“海河英才”海外人才创业赛,设置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6个赛道,面向海内外发布参赛方案,目前已有约300家留学人员创业项目报名参赛。

二、下一步计划

针对您提出的优化科技服务平台功能,提供“智改数革”一站式服务,整合内外部资源,构建专属大模型应用场景方面的建议,我们将积极采纳并组织开展以下工作。

(一)强化人工智能赋能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入开展制造业智能升级AI+行动鼓励人工智能领域企业、行业组织等举办会、赛、展等活动,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生态。支持天河天元、360智脑等我市通用大模型做强做大着力培育行业垂类模型,推动菲特非凡、天士力数智本草等垂类模型在中药研发、自动化在线检测等领域加快应用,充分发挥联想、华为、移动等主承包服务商作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赋能中小企业夯实人工智能技术底座,以应用需求引导共性应用技术创新,驱动关键核心技术与基础理论创新,着力增强产业发展基础能力。培育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标杆企业等,支持组建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创新发展AI芯片,优化发展AI终端设备,加快大模型的研发与产业化。培育发展垂类模型,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模型定制优化和应用。鼓励企业开展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全力招引人形机器人本体及关键零部件企业。超前谋划量子信息、脑科学与智能医学、晶上系统等未来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聚焦智能制造、智慧港口、智慧城市等重点优势领域,扩大场景开放,建立人工智能场景需求、供给清单,系统谋划布局重大深度场景创新应用。加速垂类领域模型、产品、解决方案研发,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汽车、石化、装备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人工智能与新兴产业融合创新。

(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角度积极推动制造业企业打造工业大脑+未来工厂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发展。强化创新要素供给,实施人工智能+制造等行动,打造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制造业科技创新自我驱动力和自主创新动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市场化举办首届天津科技成果交易会,聚焦京津冀、面向全国,广泛汇聚优质科技成果赋能天津发展。

(三)出台科技金融及人才激励政策

出台科技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推动海河产业基金带动创投基金叠加成势,在智能科技、生物医药等领域设立一批子基金,构建天使+创投+产业+并购基金群,服务制造企业智造发展。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增信要素信息共享,为金融机构更好服务企业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运用知识产权、科技人才等科技创新要素,优化授信审批模型,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等科技创新要素增信服务质效,将金融资源更多投向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积极推进“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提质升级。举办“海河英才”大会,建立海河英才生态合作伙伴,开展京津冀地区人才对接交流学子津门行系列活动,吸引各领域青年创新人才来津发展。开展“海河英才”专场招聘、项目对接、揭榜领题、创业大赛等活动,加快集聚急需紧缺人才。围绕重点产业征集梳理人才需求情况,编制人才紧缺目录,依托各类平台等渠道面向社会发布,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津发展。

我们将深入学习研究您提出“推动制造业企业打造“工业大脑+未来工厂”提案”,持续做好我市的相关工作。

2025年9月15日

工作人员:聂德雷    联系电话:022-83608034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