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金融监管局:
尹波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金融保险与政府职能部门联动 共同促进科技研发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动情况
(一)持续发展壮大优质企业底盘
一是大力实施优企培育。围绕产业链协同配套,重点培育在专业上深耕主业、在精细上精益求精、在特色上别树一帜、在创新上锻长补短的专精特新企业。制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市、区、街镇三级工作机制,用好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资金,打造层层递进的优质企业认定培育体系。截至目前,全市 “小巨人”企业累计达到283家,有效期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268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达7124家。
二是构建服务“一张网”。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枢纽,构建线上线下连通贯通市、区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的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与政务服务平台加强互联互通,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全方位多维度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聚焦天津市重点产业链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需求,聚集各类优质服务资源,以匹配对接企业融资上市为服务核心,举办了10场“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系列活动,覆盖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链,累计服务企业1000余家次,实现融资金额超过1.2亿元。
三是发挥专精特新企业品牌作用。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品牌,获得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广泛认可,能够给予专精特新企业低息、高额度的信用贷款。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与多家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推出200余款信贷产品和服务,实现专精特新企业全覆盖。连续2年组织开展天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种子”企业贷款贴息申报、项目评审、资金拨付等工作,共安排7916.12万元财政资金支持893家企业,带动全市专精特新企业新增融资115.01亿元,财政资金放大效应达145倍。
(二)持续引入金融活水助企融资
一是持续深化区域性股权市场机制改革。我市是全国首家将沪深北以及新三板基地统一委托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的省级行政区域,2024年主动争取到中国证监会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试点资格,持续深化绿色通道、公示审核等机制改革。设立对接全国股转系统的专门小组,为在天津OTC专精特新专板培育层挂牌的企业开通新三板审核“快车道”,提供申报前、审核中的咨询服务、优先受理、快速审核等专项支持措施,提高企业申报新三板挂牌成功率。
二是完善专精特新专板机制建设。截至2024年底,“专精特新”专板累计培育企业392家,其中,“小巨人”企业3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4家。建立“专精特新”专板“一库一板一单一池”制度,夯实基础底盘培育库、完善梯次标准分层板、定制企业专属明细服务单、汇集优质机构资源池,为优质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对接、辅导上市等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实现资源集聚、服务集约、功能集成、服务精准。
三是支持优质中小企业企业上市再融资。针对专精特新专板培育满3个月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在全国股转公司官网专区进行20个自然日公示,公示期间未接到异议的即可挂牌,无需发出审核问询,通过引入市场监督机制简化相关企业挂牌审核程序。截至目前,天津上市公司71家,专精特新企业累计上市24家,占比三分之一,特别是2021年以来,我市境内上市企业13家,专精特新企业8家;上市辅导企业23家,专精特新企业16家,是上市“主力军”。
(三)进一步完善融资担保体系
一是持续实施融资降费奖补。自2021年开始,我市积极配合国家持续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进一步支持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鼓励融资担保机构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率,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小微企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成本,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津种子”企业培育计划为抓手,构建起涵盖科技研发、技术转移、产业化应用全链条,覆盖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引导和培育优质中小微企业走上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二是持续深化创新科技担保增信。深入贯彻落实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金融监管总局四部委推动实施的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发挥我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核心作用,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业务逐级提高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的再担保分险比例,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扩大科技担保业务规模,引导合作银行将信贷资金注入到科技创新领域。2024年,市担保公司与17家银行开展科技担保业务合作,全年为1000余家科创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金额34.24亿元,科技担保业务规模同比去年实现翻倍,科技担保业务占市担保公司全部业务比重近50%。
三是拓宽优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建立“科技—产业—金融”新循环长效机制,引领各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链,找准金融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突破口和实施路径,进一步推动金融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建立完善天津本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企业、产品、投资机构、差异化管理“四张清单”。加强与外部投资机构合作,通过“贷款+外部直投”、并购贷款、知识产权贷款、认股权贷款等模式,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生命周期较前端的接力式金融支持。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进一步夯实发展底盘。用好国家即将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及时了解政策支持范围和途径,在市级配套政策中向优质企业倾斜,同步指导企业做好申报。聚焦主题园区等载体,对符合条件的早发现、早培育、早赋能。聚全市之力,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全周期服务体系;实施“三年提升行动”,分3年实施赋能提升,拉长培育链条,完善后备培育库,做大底盘,推动“十五五”期间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翻一番。
二是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用好全国公共服务一张网和我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持续推动我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区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全覆盖;深入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月等活动,持续优化完善天津OTC“专精特新板”,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优质高效金融服务。深入实施产业人才项目,选拔第二批100名天津市卓越制造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充分发挥商协会、联盟、智库等第三方机构作用,织密企业服务网,提高企业服务效能。
三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每年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从市场、法治、融资、创新、政策五方面环境,推动各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为企业创建安心、舒心生产经营环境。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门户网站等各类媒体以及新媒体,及时总结和推广培育企业的好经验好做法,讲好企业故事,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营造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浓厚氛围。推动解决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落地见效。
2025年7月23日
工作人员:祖晓岑 联系电话:83602785
附件:
 
   
亲爱的朋友: 经系统检测,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改善你的体验,请升级新版IE11,新版EDGE,Chrome,火狐等浏览器。点击此处升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