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灿群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组建我市工业软件技术创新中心,抢抓国产替代市场机遇的提案,经会同市科技局研究答复如下:
工业软件作为制造业的“大脑”和“神经”,涉及工业领域企业研发、生产、管理、物流、服务全流程各环节,工业软件的创新、研发、应用和普及已成为衡量制造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工业软件产业,围绕基础层、核心层以及应用层聚集了以中汽数据、海油工程、中海油服、凯发电气、菲特检测等具备研发能力的企业超过80家,产品涉及CAE、CAD、MES、DCS等多种类型,涵盖石油石化、汽车、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有效支撑了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一、着力推动工业软件发展
一是完善政策支撑。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支持方向,对重点工业操作系统相关研发项目,按照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最高300万元支持。重点支持自主研发的工业操作系统推广应用,对重点场景建设,将按投资额20%,给与最高1000万元支持。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按照实际投资额的20%,给予最高300万元支持。通过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支持工业操作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推广,推动企业提高国产化替代意愿。
二是强化创新引领。推动信创海河实验室、国家先进计算创新中心和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天辰设计院等重点企业和院所平台,加大对工业软件操作系统相关课题立项,推动形成中科曙光“基于国产处理器融合型PLC开发”、天辰设计院“齐翔尼龙新材料项目DCS替代”、宜科电子“高精度PLC国产化研发”等一批项目,力争分行业、分领域尽快形成完善的国产工业操作系统替代解决方案。
三是推动应用场景开放。着力推动工业操作系统国产化切换与重点产业全链条数字化改造融合推进,积极鼓励新天钢、天士力、中环等龙头企业在“智能改造、工艺革新、上云赋智”等过重中优先切换工业操作系统。全力推动100余家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为工业操作系统转型升级开放一批应用场景。持续普及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积极开展DCMM评估贯标,进一步推动供需两侧深度合作,不断推进工业操作系统国产化替代进程。
四是深化企业间交流合作。开展系列撮合对接活动,连续两年举办软博会,专门设立工业软件展区。相继组织制造业与软件企业开展10余场交流研讨活动,积极组织软件企业走入制造业,组织天大、南开等软件学院走入制造业,持续深化企业对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二、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天津市技术创新中心是落实科技部关于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部署的有力举措,是我市培育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市全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支撑力量。我市自2019年启动市级技术创新中心组建工作以来,截至2024年底,围绕前沿技术领域和重点产业领域,共批复组建17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技术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突破了一系列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了一批国际国内领先、应用前景良好的创新成果,为我市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技创中心政策保障体系。2018年8月3日,市科技局印发《天津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津科创〔2018〕87号,明确了技术创新中心功能定位、建设目标和原则、重点任务、组建与运行、组织实施、保障措施等内容,面向天津市重大科技任务与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求,启动天津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
二是强化系统布局,持续优化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结合国家及我市重大战略、重大工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加强系统布局和主动引导,在区块链、智能安防、智慧金融等智能科技领域,在合成生物、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等生物医药领域,在海水淡化、锂离子电池、航空装备等装备制造领域,在肉羊种业、兽药研发、细胞研究等民生健康领域,在轨道交通、城建绿色化、环境修复、废弃物循环利用等生态环境领域系统布局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我市“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发展提供的原始创新策源支撑。
三是强化规范管理,提升技创中心研发创新能力。定期组织技术创新中心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推动我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发展。同时按年度收集、跟踪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情况,确保技术创新中心按组建任务要求完成建设工作。支持技术创新中心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聚焦聚力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攻关,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设立研发能力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共13家技术创新中心获得市财政资金支持。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研究采纳灿群主任有关建议和意见,聚焦创新平台建设、核心技术突破、应用场景拓展,大力发展工业软件,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贡献力量。
一是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中心管理体系。目前,按照中央科技委关于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管理要求,科技部正在修订《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办法》,市科技局将按照科技部新出台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办法》文件要求,适时出台我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管理文件。结合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布局,启动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推动我市相关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打造开放性、公共性、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助推我市相关产业升级,带动经济发展。
二是立足信创优势,加速核心技术突破。依托信创海河实验室、超算天津中心等技术攻关平台,进一步加强显式动力学数值模拟软件、面向船舶行业的三维几何造型引擎等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进一步发挥产业政策扶持撬动作用,着力支持一批工业软件领域重大项目立项和建设,打造一批优秀行业解决方案,优先推荐重点领域研发新产品,强化与中小型软件供应商合作。进一步发挥“政产学研用”优势力量,支持建设完善的工业软件集成开发环境,加强计算物理、计算数学、并行算法等基础研究,推进面向CAD、SCADA、SIS等多种类型产品的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三是探索场景联动,建立应用反馈机制。充分调动发挥中海油服、中汽研等国资央企的带动作用,面向汽车、装备制造、绿色石化等重点产业领域,引导工业软件企业开展定向研发及业务对接。支持企业“智能改造、工艺革新、上云赋智”,实现生产线自动化、生产设备智能化、供应链网络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着力实施重点产业全链条数字化改造,支持企业“智能改造、工艺革新、上云赋智”,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为工业软件开放一批应用场景。
四是畅通供需对接渠道。用好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等平台,宣传推介“津品”工业软件。依托软件企业、创新平台、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聚焦不同产业领域常态化开展产品推介、企业家沙龙、精益制造培训等主题活动,搭建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促进企业横向交流合作。强化对渠道搭建与资源对接成效的监督反馈,变“一次性”牵线搭桥为“持续性”跟踪服务。
2025年4月23日
工作人员:史开元 联系电话:83608050
附件:
亲爱的朋友: 经系统检测,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改善你的体验,请升级新版IE11,新版EDGE,Chrome,火狐等浏览器。点击此处升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