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三次会议第0148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来源: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5-03-29 13:30

陈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制造业企业打造“工业大脑+未来工厂”的提案,经会同市科技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市人社局研究答复如下

我市各局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聚焦“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重要要求,瞄准新型工业化目标,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扎实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在推动制造业企业打造“工业大脑+未来工厂”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工作进展

(一)优化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夯实转型基础支撑

深化技术要素市场培育。市金融局建成 “津惠通” 金融服务平台,集成 63 款知识产权质押信贷产品和 33 款科技保险产品,2024 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余额突破 4 亿元。建立 “科技 — 产业 — 金融” 四张清单,创新知识产权增信、科技人才质押等融资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与资本市场精准对接。强化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市科技局上线“京津冀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地图”,举办京津冀技术交易成果对接会、清华大学天津市科技成果对接会等活动,与京冀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5%。市工信局建立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培育了66个高水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累计推动紫光云、中汽中心等16家牵头单位获批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专项,重点培育了赛象科技、新天钢等一批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政务服务                                    效能。优化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开发 10 项智能审批模块,实现项目申报 “一网通办”。建立科技成果 “供给 — 需求 — 转化” 三张清单,推动清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在津转化落地。

(二)加速大模型场景应用,赋能产业升级蝶变

构建垂直领域大模型生态。全市智算规模突破10000PFLOPS,推动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在津上线,正式发布天津市算力交易中心,加快实现通算、智算、超算供需匹配。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基础底座,建立全市工业领域垂类模型库,首批征集入库“数智本草”、“菲特非凡”等44个垂类模型。云圣智能、神舟飞行器等16个项目入围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等创新任务榜单,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积极推动专属大模型落地应用。思腾合力开展垂直领域大模型一体机研发及应用,解决企业私有化部署大模型难题;美腾科技“基于大模型智能交互引擎算法与工矿领域知识图谱算法构建的矿产资源行业的场景应用及推广项目”入选2025年第一批建设智能化数字化应用场景支持类项目库;2025年初,已组织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项目预征集工作,未来“人工智能+制造”的场景落地推动 “AI + 制造” 深度融合。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培育 40 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标识解析量突破 51 亿次。海尔、华为等双跨平台赋能万家工业企业上云,新天钢、赛象科技等企业实现全流程数字化改造。打造人工智能垂类模型产业聚集区,形成了以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细分领域企业为核心、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和技术层企业全面布局的产业链发展格局。

同时推进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与知识产权评估等服务机构、园区及企业的信息交流和工作联动。指导银行将知识产权质押纳入对企业的整体融资方案,满足企业需求,适度增加融资额度。联合天津市知识产权局组织召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经验交流会,召集15家银行机构和17家企业参会。

(三)健全人才引育体系,强化智力资源保障

2024年以来,先后颁布实施《天津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关于支持留学回国人员来津创业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引进培养用好人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若干措施》等重要政策文件。围绕人才引育留用,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组织京津冀环渤海地区人才交流洽谈会,设置“产业链、联盟”、创新型企业等10个专区,192家重点用人单位参加。发布《天津市制造业新质生产力人才需求目录》,确定198个与我市12条产业链关联度强、人才需求层次高、市场需求量大的岗位,进行集中发布。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深入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印发《天津市数字经济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育项目培训补贴经办及监管工作指引(试行)》,优化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补贴经办监管流程,修改完善经办系统,规范培训运行,完善监督制度,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天津模式”,全年共培训631人。开展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第三批培训机构遴选工作,确定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等7家单位为第三批培训机构。举办京津冀重点产业链创新人才高级研修班”等国家级高级研修项目8期,其中6个为数字技术领域项目,全年培育400余名数字实用人才充分利用我市继续教育平台、大学生实训基地等载体,全年培训数字实用人才在内的骨干专技人才1.9万人支持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等7个从事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数字领域研究的单位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大对数字技术领域博士后人才招收培育力度。

二、下一步计划

针对您提出的优化科技服务平台功能,提供“智改数革”一站式服务,整合内外部资源,构建专属大模型应用场景方面的建议,我们将积极采纳并组织开展以下工作。

(一)强化人工智能赋能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入开展制造业智能升级AI+行动鼓励人工智能领域企业、行业组织等举办会、赛、展等活动,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生态。支持天河天元、360智脑等我市通用大模型做强做大着力培育行业垂类模型,推动菲特非凡、天士力数智本草等垂类模型在中药研发、自动化在线检测等领域加快应用,充分发挥联想、华为、移动等主承包服务商作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赋能中小企业

“点、线、面”全方位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点”上打造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标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企业聚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推动生产设备与信息系统全面互联互通,促进业务流程优化升级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以智能工厂梯度培育5G全连接工厂打造为抓手,年内新培育不少于100家先进级以上智能工厂新增105G连接工厂,带动形成一批国内领先的数字化转型应用示范案例“线”上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升级。围绕装备制造、原材料、消费品、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实施数字化改造,打造数字化供应链标杆。围绕电动自行车等细分优势行业,支持企业建设行业产业大脑,带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以汽车产业链为重点,在全国率先开展一图四清单链式转型试点工作。“面”上推动重点集群和园区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动京津冀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搭建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为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产业集群数字化协同赋能。支持主题园区聚焦主导产业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推进“平台+园区”、“标识+园区”融合发展,培育不少于 3 “工业互联网+主题园区”,整体提升园区“智改数转网联”水平积极争创国家高标准数字园区同时市科技局计划编制“天津市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强化创新要素供给,实施“人工智能+”等行动,打造应用场景,赋能科研、制造等,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自我驱动力和自主创新动力。

(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探索市场化举办首届天津科技成果交易会,聚焦京津冀、面向全国,广泛汇聚优质科技成果赋能天津发展持续打造科技成果俏津门品牌活动,与地联合举办“中关村火花”、科技成果路演等成果转化系列对接活动,带动提升天津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力,加速打造全国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三)出台科技金融及人才激励政策

围绕天津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三新”“三量”等重点工作,加强监管引领,推动金融资源流入科技、民营、小微、涉农、绿色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高质量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贡献金融力量和金融担当。出台科技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海河产业基金带动创投基金叠加成势,在智能科技、生物医药等领域设立一批子基金,构建“天使+创投+产业+并购”基金群,服务制造企业智造发展。

    我们将深入学习研究您提出“推动制造业企业打造“工业大脑+未来工厂”提案”,持续做好我市的相关工作。

2025年3月24日

工作人员:易姝均  联系电话:83602860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