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对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59号建议的办理答复

来源: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5-04-16 08:58

郝兴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数智化发展建设,打造“样板模范工厂”建议,经会同市投资促进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委、市人社局、市教委研究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推进数智化发展战略,瞄准新型工业化目标,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扎实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培育数字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打造“样板模范工厂”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工作进展

(一)数字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全市软件产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2024年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3508亿元,同比增长12.5%,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0家,收入过亿元企业110家,从业人员10万人以上,逐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优势领域支撑、应用需求牵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推动中软信创总部、华大九天车规级业务中心、长城鲲鹏先进计算智造基地项目落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天津软件园、天河数字产业园等载体聚集30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2%,形成涵盖芯片、操作系统、超算的完整产业链,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向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迈进。

(二)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全面提速。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编制印发《天津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和《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路径和任务举措。市区两级统筹安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工业设备数字化改造、智能工厂建设等引导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63.7,位列全国第一梯队。标杆示范引领,累计打造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00家,其中9家入选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25家建成5G全连接工厂(其中国家级14家)。联想、海油工程等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数字技术赋能,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4个,标识注册量超42亿次;智算规模突破 10000PFLOPS,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上线,发布“数智本草”“菲特非凡”等44个工业垂类模型,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三)智慧农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农业数字化向全产业链加速延伸,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等新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小站稻全产业链数字平台赋能津南区小站稻全产业链项目集群,从生产端和销售端共同发力,助力小站稻产业振兴。累计认定37个畜牧、水产、农机和种业智能农业示范园区,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在全国推介。农业用北斗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广泛使用,累计补贴农机北斗终端和自动驾驶系统858台,安装渔船北斗终端394台、畜牧远程监测终端191台,无人机高效植保、撒施肥料作业面积达到150万亩,农业机械化逐步向智能化转型。

(四)数字人才引育成效显著。教育体系优化方面,印发《天津市普通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实施方案》,引导高校科学布局,不断完善学科专业体系,谋划增设前沿领域、交叉学科专业,积极增设数字领域相关专业。人才引进培育方面,组织“双一流”校园招聘,赴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知名重点高校举办12场“双一流”高校校园招聘活动。深入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完成全国首批数字化管理师、人工智能培训考核,全年共培训631人,377人通过专业技术等级考核。人才政策环境方面,颁布实施《天津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人才需求,围绕培养、开发、引进、流动、使用、评价、激励、服务等各个环节,为人才在津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法治保障。出台《关于加快引进培养用好人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若干措施》,积极推动“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提质升级,提出6个方面20条措施,助推我市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二、下一步计划

针对您提出的培育数字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以及加强数字教育体系建设完善人才政策与服务方面的建议,我们将积极采纳并组织开展以下工作。

(一)优化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能力。加强服务商培育力度和服务供给能力,强化优质解决方案供给,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需求,聚焦新技术应用、特定场景优化、企业整体提升等需求,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支持宜科电子、中汽工程等本土优质服务商做大做强,完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资源池。鼓励大型服务商充分运用本地服务能力和产品体系,集成我市在信创、传感器、核心软硬件等相关领域产业优势,串珠成链,打造整体解决方案。

(二)强化人工智能赋能。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入开展制造业智能升级AI+”行动,鼓励人工智能领域企业、行业组织等举办“会、赛、展”等活动,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生态。支持天河天元、360智脑等我市通用大模型做强做大,着力培育行业垂类模型,推动菲特非凡、天士力数智本草等垂类模型在中药研发、自动化在线检测等领域加快应用,充分发挥联想、华为、移动等主承包服务商作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赋能中小企业。

(三)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和5G全连接工厂打造为抓手,年内新培育不少于100家先进级以上智能工厂,新增105G全连接工厂,带动形成一批国内领先的数字化转型应用示范案例。围绕装备制造、原材料、消费品、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实施数字化改造,打造数字化供应链标杆。积极推动京津冀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搭建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为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产业集群数字化协同赋能。

(四)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底座。持续推动算力基础设施能级提升。充分发挥武清区京津冀蒙算力供给走廊主轴节点作用,全力推动三大运营商打造以算力为核心的低时延、广联接、智能化、便捷化的算网边协同一体化算力网络。积极推动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智能算力中心、中国联通京津冀数字科技产业园等数据中心和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华为智算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扩大推理算力集群规模。从招商引资角度全力支持我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重点引进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优质企业,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化发展。

(五)构建数智人才高地。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人才需求,围绕培养、开发、引进、流动、使用、评价、激励、服务等各个环节,为数智人才在津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围绕信创、集成电路等12条重点产业链,积极申建数字人才市场,加大力度培养引进一批高端数字人才,在相关待遇、培养发展、住房安居等方面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激发数字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切实增强人才在津归属感、获得感,更好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认真采纳您的意见建议,持续深化数智化创新,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为全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天津样本”。


2025年4月11日

工作人员:蔡飞  联系电话:83602860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