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群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天津制造业发展政策环境的提案,经会同市金融局、市投资促进局、市税务局研究答复如下:
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部署,大力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扎实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工业经济稳中有进、量质双升,对全市高质量发展形成有力支撑。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实现逐季向好;工业投资增长5.4%,占全市投资比重35.1%,上拉全市投资1.5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显著;营业收入利润率6.0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26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工业投资增长17%,分别高于全年目标0.8和11个百分点,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4.8%,比2023年全年提高2.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4.9个百分点。1月—2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6.7%,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
一是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打造了167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其中1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8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7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各1家,6家海河实验室。创建了一批科产金融合新型研发机构,包括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北京大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高端科研院所。实现了一批关键技术突破,推出“天河天元”等生成式大模型,麒麟软件开源桌面操作系统再次荣登“央企十大国之重器”,海光DCU“深算二号”问世,助力我国AI芯片成功“突围”。
二是高端化水平实现新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发展智能科技产业,信创规模达到1150亿元,打造信创“第一城”;集成电路居全国第二梯队前列,形成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较完整的链条。提升优势产业,绿色石化向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延伸,原油、聚氯乙烯等产量全国第一;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新能源整车产量增长2.1倍;装备制造引进通用技术集团机床工程研究院,城市轨道车辆、服务机器人产量两位数增长。培育新兴产业,生物医药创建京津冀生命健康国家级集群、现代中药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能源涵盖锂离子电池、风能、太阳能全产业体系,风电设备产能处于全国第一梯队;新材料形成以先进基础材料为支撑、关键战略材料为先导、前沿新材料为引领的体系;航空航天“机箭星站”一体化发展,空客A320第二条总装线等项目落地。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印发实施钢铁、轻工两个产业转型方案,“一品一策”振兴工业老字号老品牌。
三是智能化发展取得新成效。累计建成5G基站7.3万个,人均基站数位居全国前列,创建国家级5G工厂11家,在直辖市中排名第一。累计打造300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国家级智能示范工厂11家、应用场景27个,培育中汽数据、新天钢等41个工业互联网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提案建议,瞄准天津制造业发展政策环境,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支持重点企业组建创新研发机构,建设中科院工生所中试服务等创新平台,培育一批“杀手锏”产品。二是构建“1+3+4”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巩固优势产业竞争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三是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启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建设。
2024年4月25日
工作人员:于辰 联系电话: 83605460
附件:
亲爱的朋友: 经系统检测,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改善你的体验,请升级新版IE11,新版EDGE,Chrome,火狐等浏览器。点击此处升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