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462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来源: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4-04-24 18:00

闫凤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生物医药领域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的提案,经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研究答复如下:

一、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在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方面强化各层级、各领域的产业技术对接合作,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加强科创园区建设,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高水平推进协同创新。整合重大创新平台、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河实验室等创新资源,协同构建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发挥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积极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建设。二是高质量推进产业协作。充分用好“五群六链五廊”产业协同发展新图景,发挥六条重点产业链和产业对接会、经贸洽谈会等活动及平台作用,围绕产业链“卡点”“堵点”等关键环节和领域,加力推动“成龙配套成链成群”。三是高标准推进平台建设。围绕我市“一基地三区”定位,支持重点平台载体优化“类中关村”创新生态,高效承接北京创新资源。

二、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一是积极探索组建创新联合体。谋划开展了首批创新联合体组建工作,围绕放射性性药物、生物质谱高端医疗装备、细胞和基因治疗等带动产业创新的优势领域,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二是组织实施京津冀协同创新项目。为融入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北京重大创新项目3项,市财政经费支持90万元,以概念验证、临床试验等形式,在津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三是健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全面梳理我市概念验证中心底数,面向产业链企业进行广泛宣传。举办科技成果转化沙龙活动,推动华熙生物“医药中试平台”开工建设,助力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快速走向“生产线”。

三、多措并举积极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链人才引育。一是大力集聚生物医药产业人才。搭建线上对接平台,举办直播带岗活动,设置生物医药产业链专场,组织“海河英才”学子津门行活动,举办京津冀环渤海地区人才交流洽谈会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重点企业引进高端紧缺人才。二是积极搭建生物医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充分发挥协和品牌资源优势,精准定位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领域,通过整合科技、金融、人才、项目、政策、服务等资源,连通“产学研用金”等创新要素,为留学人员创业企业提供全周期支持,与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等一流名校、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等“国字号”院所、现代中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研发平台建立合作关系。三是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津。举办“海河英才”创新创业大赛、组织“海外人才创业周”、线上招聘会、“海外赤子津门行”等活动,面向海外人才遍发英雄帖,汇聚生物医药等领域高层次人才来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项目落地发展。四是加快培养博士后青年人才。组队参加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依托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与大赛赛道契合优势,选拔167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占全国的14%。

四、深入合作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不断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加强沟通交流,促进三地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一是完善互动机制,编制行动方案绘制产业图谱。按照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工作要求,配合北京市、会同河北省共同编制生物医药产业链图谱,绘制完成化学药、生物药、中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图谱,形成三地产业发展的堵点卡点清单,配合调研和编制《培育发展京津冀生命健康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方案》《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加强政府部门保障,细化任务,推进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的全面提升,形成京津冀“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二是促进产业聚集,打造特色主题园区和产业联盟。推动宝坻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园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天津合成生物、细胞生态、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三大海河实验室顺利落地。依托凯莱英、瑞博等龙头企业,启动建设天津市小核酸药物产业园。全力提速京津医药谷建设步伐,将其打造成京津冀国际医药产业高地、北方健康医疗基地和顶尖的特色主题园区,形成产业创新资源集聚效应。三是提升产业服务,建立完善产业平台。推动天津滨海—中关村数字医疗产业园及其核心平台——滨海-中关村生命健康创新中心建设和运营。依托康希诺、凯莱英等龙头企业,建设天津(经开区)核酸产业联盟。核酸联盟聚集企业已有26家,涵盖了核酸原料和原料药(API)、核酸疫苗、合成设备等关键产业链配套企业,成功搭建核酸药物产业信息平台、核酸药物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平台、天津市核酸药物产业知识运营中心以及核酸技术项目平台。

下一步,各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在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成果转化能力、科创服务能力上下功夫,推动更多北京科教资源与我市开展对接合作,加大对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成果运用力度,积极构建“北京提需求、天津组织配套”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加大对京津冀产业合作重点平台发展的统筹推动、规划引导和综合评估,力争形成一批标志性协同项目,融入“五群六链五廊”创新协同和产业协作布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二是持续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抓龙头、推项目、稳增长、促创新,营造有利产业优质资源布局的生态环境,发挥国家级、市级创新平台和海河实验室的引领作用,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短板进行延链补链,推动京津冀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协同发展。三是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锚定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进一步推进“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纵深发展,积极落实产业链人才引育工作任务。


2024年4月24日

工作人员:姜晓帆    联系电话: 83608097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