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对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443号建议的办理答复

来源: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4-04-24 18:00

葛啸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升级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平稳,聚集生物医药企业近千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200余家,诺和诺德、医药集团、天士力集团、红日药业4家企业连续多年进入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生物医药领域有主板上市公司11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市级单项冠军企业13家。202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53.1亿元,占比3.9%,工业增加值累计占比6.8%,增速为1.3%。

滨海新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示范区,将生物医药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目前,已经形成涵盖化学药、生物药、现代中药、医药研发生产外包服务、医疗器械、合成生物、智慧医疗等10余个细分领域的完整产业链条。我市积极打造滨海新区成为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一、强化产业创新协同

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强化我市生物医药领域核心竞争力,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源源动力。一是积极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充分发挥中科院工生所、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等平台的引领带动作用,组织举办产学研对接座谈会,促进多家企业与创新平台开展深度“一对一”合作洽谈,签订合作协议。二是积极探索组建创新联合体。谋划开展首批创新联合体组建工作,整合我市生物医药领域产学研优势资源,围绕中医药现代化、生物质谱高端医疗装备等优势领域,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支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是建立产业发展联盟。依托康希诺、凯莱英等龙头企业,联合重点高校、国资平台、骨干企业成立核酸产业联盟,联盟成员已达26家,通过研发创新、产业促进、学术支撑,全面对接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和国内外高精尖重大项目,打造国内领先的核酸单体、核酸疫苗、器械设备等核酸药物全产业链。

二、不断提供金融支持

一是积极争取北交所政策倾斜。加强与证券监管部门和沪深北交易所沟通汇报,争取北交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中加大对天津企业上市支持。二是支持海河产业基金发展,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生物医药领域。做好海河产业基金管委会政策审查委员会牵头单位工作,组织召开母基金设立政策审查会。截至2023年末,海河产业基金累计签署69支母基金协议,累计实缴695.55亿元,累计投资项目(含子基金)641个,落地项目280个,带动投资2941.27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累计签署11支,协议总规模89.14亿元,已投资项目92个,累计引入医药产业项目55个,已到位投资374.38亿元。

三、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近年来,天津以“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为重要抓手,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加速推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等“十项行动”走深走实,努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一是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求,集聚各类优秀人才。邀请生物医药领域重点企业赴武汉大学等高校举办14场“双一流”高校校园招聘活动。举办京津冀环渤海地区人才交流洽谈会,设置“产业链、盟”等专区,积极搭建对接交流平台,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重点企业引进高端紧缺人才。二是大力集聚海外高端紧缺人才,以赛促引以赛代评。通过举办“海河英才”创新创业大赛、组织海外人才创业周、线上招聘会和海外赤子“津门行”等活动吸引美国、英国、日本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人才和项目参赛,生物医药领域参赛项目四年累计超过500个。三是发挥创新创业大赛平台作用,大力培育青年人才。组队参加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天津代表团金奖数、奖牌总数、获奖总数均位列全国第一,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共获1金4铜9优胜,金银铜获奖数量占全国该赛道总数的13.8%。

四、发挥政策资源优势

利用自贸区、综保区政策优势,加快天津港综合保税区空港区域综合提升项目建设,打造保税研发、保税维修检测、再制造及服务外包为主的新兴保税产业。推进生物制造产业园成果产业化承接载体竣工,推动生物制造项目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加速合成生物技术成果转化。

五、下一步工作

(一)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坚持抓龙头、推项目、稳增长、促创新,营造有利产业优质资源布局的生态环境,发挥国家级、市级创新平台和海河实验室的引领作用,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短板进行延链补链,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协同发展。高水平建设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积极推动承接国家级项目,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鼓励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医疗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深化产学研合作,突破产业关键核心共性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加强人才保障。一是以落实《天津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为重要抓手,持续加大人才服务保障力度,积极打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生态,吸引和留住更多产业急需人才。二是按照需求对口、专业对口的原则,开展各类“会、展、赛”活动,鼓励生物医药领域企业参加,通过项目聚才、以赛聚才。三是健全完善博士后人才全周期全链条培养制度,组织开展天津市引进青年人才项目遴选工作,实施博士后站“以招代设”即时设站改革,举办全国博士后海河学术交流活动、博士后揭榜领题赛、京津冀博士后联合招收洽谈会,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高端紧缺人才。

(三)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发挥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的作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论坛、创新大赛等活动。用好自贸区和综保区政策优势,加快天津港综合保税区空港区域综合提升项目建设,打造保税研发中心,吸引企业集聚。


2024年4月24日

工作人员:姜晓帆   联系电话: 83608097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