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洪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经会同市数据局、市金融局、市财政局研究答复如下:
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有利于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3597.80亿元,较年初增加430.9亿元。
一、持续推进金融服务数字化服务转型
一是创新发展数字金融。研究制定数字金融创新发展工作方案,赴央行中征动产融资公司、中企云链、天津银行、天津农商行等代表性机构进行调研,深化数字金融领域对接合作。二是倾心打造“津心融”金融服务数字化品牌,研究制定《“津心融”平台三年行动方案》,接入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服务平台,举办“津心融”新产品发布暨融资对接会,截至2023年11月,平台成功授信企业9488家(同比增长47%)、新增授信216亿元(同比增长108%)。累计服务企业2.3万家,累计授信金额639亿元。三是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支持天津银行发挥金融科技和大数据能力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建设,推动“智慧通”金融服务平台扩面增量。截至11月末,我市累计入驻平台服务小微商户达43.48万户,本年新增12.27万户,较年初增长39.13%。累计发放信用贷款58.71万笔,累计发放贷款88.30亿元,本年新增46.42亿元。四是推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跟踪服务中策保险公司《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雇主责任险保险经纪服务》作为我市首个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项目入盒测试。支持天津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创新应用公示。
二、利用数字化手段传导金融产品政策信息
聚焦金融政策和产品直达企业,拓宽银企对接服务渠道,按照重点产业链全国首创推出“金融便利店”,持续优化升级,以数字化二维码方式帮助企业方便快捷知晓金融信息;开设“产业金融微课堂1分钟”栏目,组织金融机构录制金融产品短视频,通过线上渠道将惠企政策、金融产品和创新案例等进行解读,方便企业随时看、看得懂、用得上,让金融政策信息精准直达企业。
三、建立专项工作机制,畅通银企对接渠道
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天津证监局、市工信局共同组建“金融服务重点产业链工作专班”,形成协同推动、联合攻关、信息共享、评估督导的工作机制,压茬开展金融服务重点产业链发展1.0版、2.0版和3.0版,全面铺开专项行动。产业服务上,实施重点产业链银行“主办行”制度,推动金融机构与重点产业链企业高效对接、产业链与资金链深度融合。
四、争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2023年,按照财政部、工信部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部署,市财政联合市工信局积极组织全市各区开展试点申报工作,经财政部、工信部竞争性评审,我市滨海新区成功纳入第一批试点资格,并获得首批中央资金7254万元。通过试点政策资金支持,将有效引导和推动我市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五、制定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
2023年,为促进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出台了《天津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津政办规〔2023〕4号),并设立市、区两级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对智能制造试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安全体系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等项目给予资金支持。经梳理,2023年,市、区两级财政支持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等项目364个,金额达41085万元。
我们认为,上述做法和政策与韩洪涛代表所提建议基本一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配合市有关部门充分用好相关政策资金,并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持续组织金融机构深化金融服务,扩大资金投放,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和重点产业链更精准、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组织金融机构利用数字化手段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开展数字科技核心技术攻关。瞄准数字技术基础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重大问题,加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关键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力度。
强化项目招引,推动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智能算力中心、中国联通京津冀数字科技产业园、天开智算中心、天津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深入挖掘行业需求,推动垂直领域大模型研发,推动“天河天元”“海河谛听”“360智脑”等大模型实现行业应用。
二是围绕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在工业制造等领域谋划相关应用场景,以场景为牵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2024年3月6日
工作人员:史开元 联系电话: 83608050
附件:
亲爱的朋友: 经系统检测,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改善你的体验,请升级新版IE11,新版EDGE,Chrome,火狐等浏览器。点击此处升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