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岩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民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经会同市数据局、市人力社保局研究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天津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紧紧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大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实施智能制造赋能工程,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天津深入落实“十项行动”工作部署,以“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为重要抓手,围绕人才引育留用,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出台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努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工业互联网赋能持续推进。深化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推动成立天津市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打造功能互补的完整工业互联网服务体系,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重点培育了宜科、中汽数据、新天钢等41个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建成紫光云、中汽研、长荣、宜科等4个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解析节点,注册量达35亿。紫光云、长荣科技、中科曙光等15个项目获得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支持,获得国拨资金4.8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22.9亿元,进一步促进了我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遴选示范,33个项目入选工信部优秀案例,形成了一批具有行业特色、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和有效方案,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开展20余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围绕政策、平台、应用、安全、标识、资源、网络等内容,深入工业园区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推动工业互联网落地普及。
二是融合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普及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全市累计有1400余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截至2023年底,全市两化融合指数达到108.5,居全国第七位。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3.9%,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企业比例60.2%,均居全国前列。培育通用半导体、爱玛科技、玖龙纸业、天津钢铁等200个上云上平台应用示范项目,大大提升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上云应用水平,形成较好的应用效益和示范意义。注重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组织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DCMM)国家标准宣贯培训,线上线下累计培训宣贯2000余人次,全市200余家企业完成DCMM评估,获得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等级证书,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三是智能制造水平显著提升。制订出台全国智能制造领域首部法规文件,发布智能制造“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我市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路径遵循。自2018年出台支持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来,市、区两级财政安排资金56.25亿元,累计支持8批近3000个项目,极大促进了智能制造和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建成丹佛斯、海尔5G工厂、长荣科技等316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重点培育了15家本地智能制造系统方案解决供应商,支持中科曙光、天锻压力机、长荣印刷等一批装备制造企业,由设备制造商向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赋能产业数字化发展。
四是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累计培育有效期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3家,积极开展标准宣贯、供需对接等活动,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滨海新区成功入选国家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围绕智能测控装备制造、重大成套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三个细分行业,力争培育一批优质数字化服务商,开发集成一批“小快轻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遴选一批具有创新型或地方特色的典型做法及模式,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五是制定出台《关于深入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加快引进优秀人才来津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聚焦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提出10项具体措施,进一步升级加力“海河英才”行动计划,集聚更多优秀人才助推天津高质量发展。
六是将人才“绿卡”全面升级为“海河英才”卡,拓展配套服务功能,打造人才在津生活工作“一卡通”,创新“人才举荐制+直接发卡”模式,会同相关部门在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住房安居、医疗健康等方面提供专属服务。
七是实施《天津市人才公寓认定支持办法》,多种渠道筹集认定一批市级人才公寓,为人才提供住房安居保障。目前,已累计认定9批市级人才公寓,近2.7万套,总建筑面积162.1万平方米,可以满足10余万名引进人才阶段性周转住房需求。
八是实施数字经济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育项目,组成全国首个数字人才产教培融合“订单班”,发放全国首张智能制造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并实现职称证书“双证”联发,该模式作为人社部“解剖麻雀”案例在全国推广。开展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第二批培训机构遴选工作,确定市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等我市12家单位为第二批培训机构。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扎实实施“十项行动”,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撑新型工业化发展。认真采纳您的意见建议,深入落实《天津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加大专项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一是明确重点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路径。落实“智改数转网联”工作要求,坚持“一业一策”,围绕装备制造、原材料、消费品等重点传统行业,分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系统研究分析数字化转型路线图,贯彻落实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引导企业找准切入点、明确转型方法。
二是推动产业领军企业集成应用创新。培育“数字领航”企业标杆,聚焦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转型成效突出、示范带动作用广、行业影响力强的典型标杆,分行业分领域制定智能制造示范标准,每年认定10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示范车间和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G全连接工厂,加快形成“一行业一标杆”。
三是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能力提升。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鼓励重点产业中小型制造企业聚焦关键工序,开展诊断评估、设备改造、软件应用等一揽子数字化转型工程,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看样学样”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促进专精特新发展,推进各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四是推动重点产业链产业园数字化转型。围绕我市“1+3+4”现代产业体系和重点产业链主题园区布局,推进5G网络全面深度覆盖,打造数字工厂、智慧园区、智慧交通等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为园区创新发展赋能。推动面向重点区域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产业集聚区落地,提升区域制造资源和创新资源的共享和协作水平,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主题园区”。
五是大力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等试点示范,强化优质解决方案供给,持续完善“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平台体系,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需求,聚焦新技术应用、特定场景优化、企业整体提升等需求,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资源池,加强服务商培育力度和服务供给能力。
六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强部市协同和区域合作,加快推进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联合打造工业互联网发展高地。面向重点产业链,构建“一链一网一平台”产业生态,形成较为完备的双跨级、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进天津市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建设。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活动,推动工业互联网落地普及,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
七是用足用好专项政策。重点支持企业、园区数字化转型升级,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智能化数字化应用场景、新型智能基础设施,构建数字化生态体系。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组织开展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价,持续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支持产业技术创新,加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标志性创新产品,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加大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等新产品应用支持力度,创建更多的新产品应用场景,以场景迭代引领产业升级。
八是谋划举办数字经济主题活动。以市场化为主导,组织开展数字经济宣传活动,举办超算生态大会、新八大里数字经济论坛、北数数商交易会等专题会议研讨,营造数字化发展良好氛围,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宣传推介机会。
九是开展公共数据开放授权运营试点建设,完善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以数据要素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十是拓宽人才工作矩阵功能,在住房安居、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服务保障。
十一是以落实《天津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为重要抓手,持续加大人才服务保障力度,积极打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生态,吸引和留住更多产业急需人才。
十二是加快实施数字人才培育项目,培养一批数字经济工程师,为民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2024年4月24日
工作人员:蔡飞 联系电话: 83602860
附件:
亲爱的朋友: 经系统检测,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改善你的体验,请升级新版IE11,新版EDGE,Chrome,火狐等浏览器。点击此处升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