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对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695号建议的办理答复

来源: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3-04-23 18:00


毛博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智能安全产业的建议,经会同滨海新区、市科技局、南开区、西青区、市民政局、河西区、和平区、市财政局、市公安局研究答复如下:


一、政府相关部门集体发力,全力支持智能安全产业发展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安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积极推动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新的增长引擎。

(一)市工信局加快新动能培育,积极推动我市制造业发展。2020年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天津市关于进一步支持发展智能制造政策措施的通知》(津政办规〔2020〕16号);2023年,在对智能制造等涉企支持政策实施情况深入评估的基础上,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天津市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制造业立市若干政策措施》(津政办规〔2023〕4号),充分利用智能制造专项资金引领作用,鼓励企业建设智慧工厂、数字化车间,支持发展智能制造,积极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1.充分利用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支持人工智能揭榜项目,推动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如智能安防领域支持天地伟业有限公司“Tiandy”超星光人车行为智能识别分析系统研发应用。该项目研制超星光智能识别家用摄像机、超星光人车行为摄像机、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等,实现了夜间超低照度环境下全彩色视频监控画面输出,技术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已在宁河智慧社区等典型项目中应用。2.支持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建设,鼓励企业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安防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项目建设,拓展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天津普泰国信科技有限公司为市公安局建设平安社区智能安防系统,搭建智慧平安社区三级平台,通过在社区建设一批人脸识别、车辆识别、智慧门禁及视频监控等前端基础,与公安机关视频网络和平安社区智能安防应用系统进行对接,实现服务社区、警民结合等工作,提升平安社区建设水平和群众安全感。3.出台新一代信息技术“十四五”专项规划、信创产业链工作方案、“中国信创谷”发展规划等系列政策文件,形成由点到面、全面覆盖的政策推进体系。召开对接会,推动企业形成融资、研发、配套等合作意向。深化场景应用,形成“5G网高性能服务器操作系统生态”“新型电力系统工业云网解决方案”等一批信创方案服务包,打造从产品研发到应用的“示范路径”。打造麒麟软件、神舟通用、南大通用国产数据库等“大国重器”,为北斗、嫦娥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全面保障。部署“天河一号”“天河三号”两大世界领先的超级计算机系统,其中,“天河三号”采用自主可控核心技术,成为世界首台峰值性能超过百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二)市科技局依托优质创新主体在津布局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认定产研院24家,着力推动建设一批“三无四不像”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撑打通技术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各产研院不断创新管理和科研机制,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积淀了大量科研成果,依托创新资源和人才优势,逐步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建立了与清华、北大、浙大、中科院等一批国家顶尖高校院所的良好合作机制,衍生孵化企业880余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1300余项,累计开发新技术成果超1200余项,对外开展技术开发、转让等服务3600余项;培育出华慧芯科技、井芯微电子、威高国科医疗等一批高成长科技型企业,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市财政局持续加大对信创等智能安全领域的产业支持力度,在智能制造、科技型企业发展等普惠政策上均给予了资金倾斜。同时,对中科曙光、麒麟软件、天河三号、华海清科等重点和龙头企业制定专门支持政策,通过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并安排市区专项扶持资金的方式,全力打造我市信创产业领军企业,发挥其聚集带动效应,加速形成优势产业生态。今后一段时期,市财政将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产业能级、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强化制造业要素保障五个方面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重点项目实施,加快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引育,通过财政资金精准、集中支持,强化产业集聚效应,提高制造业能级和创新能力,加快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其中,针对信创产业在原有支持方式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产业链专属、创新产品推广应用等定制化政策,进一步提高了财政支持的力度和精准度。

(四)市民政局依托信息化建设,实施了社会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民政为民服务事项指尖申办、就近申办、全城通办等便民利民的信息化举措;以智能技术应用为切入,鼓励和支持各区探索建设了重点人群安全监护、应急呼叫、智慧养老等智慧化服务平台;同时加强与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等部门沟通协作,推动“津治通、津心办、智慧平安社区”等智慧化平台在社区落地实施,着力推动智慧社区全面发展。2022年,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天津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着力健全完善惠民公共服务、便民社会化服务、安民应急服务相结合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

(五)市公安局积极开展政务数据资源汇聚工作,完成了“四清单”政务数据共享、诚信体系建设、“互联网+监管”建设相关数据数据共享工作。截至目前,通过天津市信息资源统一共享开放平台共享3800余万条数据。此外,还将4个高频证照、27个低频证照相关的3700余万条数据资源共享至市电子证照库。充分运用天津市信息资源统一共享开放平台,申请共享局外单位数据资源。申请共享市住建委、人社局、司法局、市场监管委等19个单位的企业法人基本信息、社保登记、婚姻登记、社会救助、12345便民热线等200余类、1亿条数据资源,为市局大数据实战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二、地方各区率先引动,促进智能安全产业先试先行

(一) 滨海新区致力推动人工智能先导区。自2021年获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以来,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起步,到纵深推进、全面铺开,先导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达到500余家,带动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在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考核评估中排名第四。1.智慧港口方面 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全球首次无人驾驶电动集卡编组整船作业、全球首创传统码头全流程自动化改造相继问世,综合效能提升40%以上,带动港口整体智能化水平跨越式提升,成功入选工信部2021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2.人工智能+信创方面 推出“中国信创谷”品牌,聚集国内自主研发的CPU、操作系统、数据库、整机等知名企业,滨海新区正成为全国产业链条最全、自主创新能力最强、产业聚集度最高、产业支撑最有利的信创产业发展集聚区。3.智慧城市方面 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构建区域“城市大脑”,打通各部门数据壁垒,搭建CIM平台,实现了全过程、全时域、全空间智慧城市数据集成和综合应用。

(二)和平区致力推动智慧科技应用,不断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1.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发展的短板和弱项,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扶持高成长性企业和平台,坚持引育并重、量质并重,聚集创新要素,推动形成科技企业梯次发展态势。2.扎实做好科技赋能、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大文章,结合科技创新产业特点,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市场需求和创新为动力,为优质科技企业提供金融、商业、教育、文化、医疗、交通等多应用场景支持。3.结合区“大招商大服务”行动举行“科技+安全”赋能专场活动,持续增强服务企业力度,为企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畅通应用场景供给渠道,推动科技企业加强创新研发,通过科技赋能为智能安全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三)河西区致力推动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发展。1.锁定产业方向,加大招引力度,充分发挥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产业集聚效应,明确数字安全产业发展定位,锁定产业发展方向,加大对安全产业企业招商引资力度。2.按照国家、市区要求,组织开展本地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准确上报本地区行业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并及时更新。3.组织安全产业企业申报智能制造专项项目,服务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攻关,推动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提高企业发展竞争力。4.充分发挥利用安全技术研究,支持推广安全产品和服务,培育安全企业、研究和服务机构,发展安全产业,提升地区安全保障能力。

(四)西青区致力推动产业集聚,形成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新动力。1.积极引导大学科技园与海河实验室、留创园、赛达产业园等创新资源协同发展,建立产业聚集度高的分园区。充分发挥核心区域孵化成果对周边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引导发展壮大的企业从核心孵化区毕业,结合企业产业定位向分园转化,构建“一园多基地”发展格局。加强与天津大学的合作,瞄准优势重点学科项目,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在大学科技园转化。整合各方创新资源,建立线上线下的科技成果展示和交易平台,建设“概念验证中心—技术转移中心—中试基地—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高能级、全链条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推动高校创新资源集聚发展。2.进一步加强“智慧平安社区”等治安防控工程建设,提升以科技为手段的防控能力,在符合相关安全规定、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向各有关部门全面分享公安数据,达到共享、共治的目标。进一步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开展基层组织空白点排查,确保居民小区管理服务全覆盖。积极开展社区工作者招聘,充实社区人员力量,加强工作培训,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能力,为摸清基层数据信息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员保障。3.积极协调推动高校重点实验室、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技数据等创新资源进一步开放,促进共建高校大型仪器测试及实验平台与大学科技园共享。通过入孵企业签订租赁服务协议模式,进行市场化运作,提高大型仪器测试及实验平台的利用率。加大对智能安全类企业扶持力度,支持相关企业积极申报市区两级惠企政策。

(五)南开区致力产业赋能升级,持续提升智能安全产业领域发展水平。1.一体推进消防、电力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组织为区内菜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进行电力使用安全升级,集中安装“智慧用电”系统,提高区域内供电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2.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着力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鼓励传统安全救援用品生产企业和安防科技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开展智能安全产品研发,通过探索“产、学、研、用”多方合作发展模式,致力于应用基础研究系统、DSP技术开发、网络技术、数字显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模型建造技术、网络智能开发技术等研究项目,目前已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类27种智能安全相关产品。企业基本实现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为区域智能安全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3.以高精度、高可靠、智能化、成套化为发展方向,致力于大数据中心、政务信息化等方面建设,结合政务云、数字底座项目建设调研,大力提升数据安全重点防护,将数据安全作为重要建设内容,强化数据安全能力建设,组织做好数据分级分类管理,汇聚全区政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形成集中管理、严密保护的数据资源池。4.充分利用天津市数据开放平台数据资源,联合领域优势企业,强化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加强对共享交换前置机的安全检查,共同探索安全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路径。广泛开展大数据工作调研,探索数据治理路径,与阿里、360、亚信、神州数码、紫光云等多家单位进行技术交流,深入研究数据标准制定和数据治理技术,搭建数据治理工具平台。推进数字底座建设工作,与多家互联网企业进行技术交流,深入中新生态城开展调研,结合数字中台、政务云、疫情防控信息化等项目开展重点研究。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南开区天开高教科技园建设,体现天开园的定位,重点发展未来产业,争取一批智能安全相关重大项目和重大改革措施落地,打造创新策源“南开核”。进一步落实南开区大学院所与南开区政府“启航湾计划”合作意向,联合区内大学院所持续推进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科技创新。积极协调天津大学,联合新奥集团、360集团、奇安信、天地伟业等智能安全领域优势力量,加快组建“产、学、研、用”多方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

二是持续推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科技创新集聚,围绕城市安全的重大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以智能安全为重点,积极打造城市智能体与安全大脑相关的创业平台、企业孵化基地和人才培育基地,释放供应链平台产业集群倍增效应,夯实产业发展根基,推动形成根植性、标志性智能安全产业聚集,着力提高城市安全风险智能化精准防范能力;

三是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产业发展投入机制,充分用好相关政策资金,支持我市智能安全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提升,实现快速发展。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加大发展新动能引育引和扶持力度,为企业做好相关服务工作,鼓励企业应用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


2023年4月23日


并附附议人:苗苗


工作人员:杨朝杰联系电话:83608041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