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工商联:
贵团体提出的关于加强新型工业化建设 实现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经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委、市科技局研究答复如下:
提案中所提建议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前瞻性,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高度重视,及时作出部署安排,要求相关业务处室认真研究,并会同相关委办局提出落实意见。现将提案中关注的几个方面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动情况
近年来,我市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努力实现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一)聚焦重点产业,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制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巩固提升绿色石化、汽车、装备制造3个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4个新兴产业,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1+3+4”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冶金、轻工2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组织实施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产业强基、产业链再造、产业集群培育、优质企业锻造、重大项目牵引、绿色低碳转型、产业生态优化8大工程,明确未来五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施工表”、“路线图”。制定发布《天津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天津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明确面向2025和2035的科技工作重大思路、重大任务和改革举措。出台《天津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等,推动重点产业节能降碳、减排增效,为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研究制定《天津市石化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编制《关于支持绿色石化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作为配套支持政策,为天津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印发实施《天津市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若干落实举措》,进一步推动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确保我市石化化工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有序落实重点领域节能降碳。严格落实能效约束,印发《天津市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实施方案》及冶金、建材、石化化工等三个重点领域节能降碳企业技术改造实施方案。支持重点领域加快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确保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明显提升。
(二)把握发展趋势,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开展第28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认定,完成首批20个市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认定。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启动第一、二批卡点技术产品攻关,以麒麟OS、飞腾CPU为代表的PK体系成为国家信创领域主流技术路线,市场综合占有率超过80%,康希诺新冠疫苗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新增两化融合贯标企业300家。高水平建设“中国信创谷”,依托“PKS”体系、鲲鹏生态体系等生态优势,助力曙光、云账户等核心企业发展壮大;深化与特斯联、华为等龙头企业战略合作,北方“开源鸿蒙之城”加快建设。在全市重点打造的12条产业链中,信创、高端装备、集成电路、车联网等10条重点产业链相关企业均引入5G应用。不断完善技术创新生态体系,强化产学研用对接平台建设,以绿色物质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为纽带,推动中石化北化院、中海油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与天大、南大等高校联合研发,加快研发一批材料,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升创新成果的本地转化率。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重点工程实验室、绿色物质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引领作用,为产业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创新底盘发展不断壮大。全市累计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2770家;有效期内专精特新企业961家;“小巨人”企业达到192家;市级和国家级单项冠军分别达到71家、2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科技领军(培育)企业数量再创新高,四类企业数量均较去年增长10%以上。
(三)把握标准要求,提升本土企业影响力。2014年启动天津质量奖评选表彰工作,目前已完成四届天津质量奖评选表彰工作,共计28家组织获奖,成为天津质量、天津品牌、天津形象的代言人,为天津各行业提高产业质量竞争力水平、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起到了引领、示范、带动的突出作用。2022年,紧密围绕我市现代产业体系和12条重点产业链,聚焦“一老一小”“工业五基”、安全生产等产品,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完成农资、危化品、消防产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环保相关产品等重点工业品及电动自行车及其零部件、“一老一小”适用产品、食品相关产品、电器、服装等重点消费品共53个品种1901批次市级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82批次,不合格发现率4.3%,发布通报10期。落实市政府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企业活力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发布涉及30家企业的市级企业标准“领跑者”49项,36家次的企业获得国家级企业标准“领跑者”72项。积极组织我市优秀企业参展国家品牌日活动,展示我市企业实力和产品,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市将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贯彻制造强国战略,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融合化、链群化、协同化生态,着力提升自主创新协同创新水平、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集群集聚集约化水平,加速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扎实推动数字化转型赋能。不断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工业软件等数字产业,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化发展,争创中国软件名城、名园,提升软件产业集聚度。大力发展以数字网络为特征的平台经济,形成新增长点。持续高水平办好世界智能大会,更好发挥“会展赛+智能体验”四位一体国际化平台作用,实现以会兴业,助力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建设。组织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国家试点示范,引导企业发展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加强两化融合体系升级版宣贯推广,联合各区、园区组织开展贯标评估、诊断、咨询、培训等活动,加快标准在重点行业领域的规模化推广,引导企业提升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水平。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DCMM)贯标国家试点,组织开展“DCMM评估贯标区域深度行”活动,引导和支持企业贯彻DCMM等国家标准,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提升企业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需求,聚焦新技术应用、特定场景优化、企业整体提升等需求,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加强服务商培育力度和服务供给能力。
二是扎实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赋智。实施“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搭建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推动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建立完善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发挥天开高科技园作用,推进高校与中小企业对接共享创新资源。支持中小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参与国家(市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承担国家(市级)重大科技战略任务。深化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承接科创资源、北京产业,聚焦生物医药、汽车、工业互联网等三地优势产业,建立北京研发、天津制造的机制和通道,共同打造上下游协同的区域性产业链,做强京津冀生命健康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强化集群主导产业优势,完善集群治理机制,促进集群内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在已认定20个主题园区的基础上,2023年新培育认定10个市级产业主题园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和载体,为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效载体支持。
三是扎实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赋效。开展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推进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提前达峰,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引导消费品、装备制造、电子等行业绿色发展,着力构建低碳工业体系。持续优化用能结构,推动终端用能电气化,推广使用低碳能源,实施节能降碳升级改造,实施节能诊断服务和专项检查,强化节能监督管理,着力提升工业能效水平。鼓励企业加大绿色制造转型升级力度,建设一批绿色工厂,打造一批绿色园区,构建一批绿色供应链,积极发展绿色设计产品、绿色数据中心,培育一批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优化重点行业原料结构,引导废钢铁等行业规范发展,提升再生资源利用水平,推进机电产品再制造,持续提高工业固废利用效率。加快先进适用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开展水效对标达标,提高重点行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静海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建设。
四是扎实推动质量标准品牌赋值。探索建立工业质量标椎体系,以钢铁、有色、石化、机械装备为重点,推进工业产品质量分级,实施质量失信企业黑名单和质量信用信息发布制度。支持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建立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品质卓越、服务优良、市场公认的天津品牌。实施“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开展可靠性“筑基”和“倍增”工程,持续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等活动,提高中小企业质量工程技术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支持中小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内外标准编制,推广运用先进标准,提升中小企业的标准化能力。持续开展老字号认定工作和“天津市重点培育的国际自主品牌”评选工作,深入挖掘我市老品牌老商号资源,引导企业推进品牌国际化发展。加大梯度培育力度。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领航企业跟进跃升的梯度培育格局,到2027年创新型企业达到1000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3000家,“小巨人”企业达400家。我市将继续秉承“树立行业典范,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筑牢天津质量品牌发展高地,全面实施质量强市战略”这一宗旨,会同有关单位和相关社会各界开展好评选活动,逐步把政府质量奖塑造成为加强“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集群品牌”建设、促进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追求卓越的一面旗帜,进而影响更多的本地各类社会组织竞逐政府质量奖,把政府质量奖这个“朋友圈”越做越大,共同铸就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天津制造、天津建造、天津服务”的金字招牌,做大做强天津品牌经济。
我局十分感谢贵单位对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关注,提交的宝贵意见。我们将切实把“金点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2023年4月17日
工作人员:祖晓岑 联系电话:83602785
附件:
亲爱的朋友: 经系统检测,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改善你的体验,请升级新版IE11,新版EDGE,Chrome,火狐等浏览器。点击此处升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