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智梅代表: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的应用既为智能科技产业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场景又是工业转型升级重要的实施载体,体现了一个地区科技创新水平,是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晴雨表”。天津市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科技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机器人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机器人企业发展壮大
天津市先后出台了《天津市智能制造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关于加快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其中“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壮大”专项,从机器人供需两端同时发力,一方面培育机器人生产企业,另一方营造我市机器人使用良好氛围,截至2019年底,累计支持“机器换人”项目114个,支持资金1.26亿元。特别是,诸如辰星自动化、天津海之星水下机器人、一飞智控等一批新兴机器人中小企业得到资金支持,有利推动了我市机器人企业发展壮大。
二、“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提供坚实人才智力保障
出台“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截至2019年底,累计引进各类人才24.8万人,平均年龄32岁,本科以上学历占75%,其中,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业人员人约6万人。出台了《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认定暂行办法》,累计认定一飞智控、天地伟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485家,下放企业引才自主权,实行“企业提名单、政府接单办”的引才政策。支持企业建设平台方面。深入实施“千企万人”支持计划,支持机器人等重点领域企业申报,对入选企业给予相应资金资助,帮助企业建设升级研发平台,支持企业引育高端紧缺人才,截至2019年底,全市1200多家重点企业入选,“千企万人”企业引进和培育人才约1.6万人。优化人才服务体系方面。出台实施了《天津市人才公寓认定支持办法(试行)》,累计认定市级人才公寓100万平米,区块链领域引进人才可申请入住,享受民水民电、租金优惠等政策。实施引进人才“绿卡”制度,持卡可享受交通、金融、医疗等多方面的便捷服务,着力打造人才在津生活“一卡通”,消除机器人等重点产业人才来津后顾之忧。
三、校企合作,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加强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我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推动我市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构体系,加强与机器人相关企业开展技术对接。2019年,天津理工大学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2019年,天津市高校共与各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合同6404项,成交总额为29.25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26.09亿元。积极组织我市高校参加大型成果交易展会。先后参加了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中国重庆高交会、中国国际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高校参展项目700余个,共签署合作协议10余项,市教委获得优秀组织奖2次。
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助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科技重大专项持续支持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本体、集成技术突破和应用场景构建。一是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了机器人专用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制造工艺及实验设备开发、六维陀螺仪精确定位动态平衡技术、并联机器人关键技术等国产机器人卡脖子技术,取得了一批国际先进、全国领先的机器人科研成果。二是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并联机器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孵化出扬天科技、辰星自动化,七〇七所孵化减速器及机器人本体制造商旗领科技。三是强化京津冀协同。研究设立服务河北创新发展项目,引导我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积极为河北省重点地区建设提供服务,优先支持服务雄安新区建设项目。四是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天津市智能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清华高端院、浙大滨海院等科技创新平台,成立天津市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行业组织平台,推动行业沟通交流和活跃氛围,促进行业辐射带动。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提案的建议,结合我市实际,积极落实相关文件,结合天津市相关政策,继续大力发展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一是继续用好用足智能制造相关政策大力支持机器人企业发展,加大力度支持机器人系统应用集成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落实天津市关于进一步支持发展智能制造的政策措施实施细则》中提出“支持本市自主品牌机器人发展。鼓励本市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以及相关零部件等智能装备生产企业向用户销售相关装备,给予销售额10%的补助,最高1000万元。”二是围绕升级完善“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持续加大高端紧缺人才引育力度,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储备更多优秀人才资源。三是推进高校引育人才,完善评价激励政策指导高校依托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天津市“千人计划”、“特支计划”和高校高层次人才计划等项目,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四是通过“雏鹰、瞪羚、领军(培育)企业”阶梯式扶持体系,持续培育机器人企业发展壮大,启动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重大专项,支持我市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联合创新。
2020年10月28日
工作人员:王钰 联系电话:022-83608087
附件:
亲爱的朋友: 经系统检测,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改善你的体验,请升级新版IE11,新版EDGE,Chrome,火狐等浏览器。点击此处升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