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对市十四届政协三次会议第0042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0-10-27 18:00

中国农工民主党天津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天津智港产业创新链建设的建议的提案,经认真研究,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不断夯实职能科技产业发展基础,通过推进科技成果对接交流和转化、支持和培育应用示范项目、加大培训宣贯力度、大力引进和培养智能制造领域高端人才等多项举措,助推天津智港产业创新链建设发展。

1.加强供需对接,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为破解科研机构与企业间供需信息不对称,解决技术与企业最后一公里问题,我市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建设1个平台+1套机制+N支队伍的科研众包工作体系,从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出发,通过企业出题、能者破题的揭榜比拼方式,以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为支撑、技术转移机构为中坚力量,集中力量解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是建设“1个平台依托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运营中心服务平台建设科研众包工作平台,科技企业、技术转移机构和高校院所在平台上共享技术供需信息,开展交流对接。科技企业在平台发布技术需求,高校院所通过平台向提交方在线咨询、提出解决方案,技术转移机构等中介服务方为供需双方提供需求挖掘、技术咨询、政策服务、合同谈判等服务。二是形成“1套机制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转移协作机制。线上,通过科研众包工作平台形成规范的技术需求挖掘、提交、审核、发布、应答、选标和服务程序;线下,制定需求挖掘、技术对接、合同执行、收益分配等服务指引,引导建立供需双方和技术转移机构间的协同服务和收益共享机制,以市场化、可持续的方式共同解决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三是组建“N支队伍全市登记技术转移机构152家、技术经理人669名,认定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4家,基本形成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知识产权、财税法律等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从需求端、供给端和服务端开展创新工程师、科技成果评价师、技术经理人培训20余场,2020年,克服疫情影响,采取线上培训形式开展科技成果俏津门公益大讲堂9期,培训各类人才1000余名。充分发动技术转移机构深入企业挖掘需求、精准匹配对接供需、有效解决技术需求。

20197科研众包平台上线以来,已挖掘发布技术需求534项,征集71个应答单位的解决方案210项,已对接成功项目48 ,合同金额约8334.53万元。如天津科技大学通过平台与宁夏石嘴山市田园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对接,就高品质枸杞醋发酵关键技术研发需求签订了700万元的技术开发合同。天津易丰兴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平台发布检测技术在自动化领域方面应用需求后,天津理工大学提交应答方案,双方签订共建工程研发中心协议和合同金额30万元的技术开发协议。

2.加强示范培育,转变企业理念。一是加强培训宣贯在西青区、北辰区、宝坻区、静海区、滨海新区、津南区指导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及两化融合专题研讨会暨智能制造专项政策宣贯会等八场宣贯活动,该宣贯活动旨在加大智能制造专项政策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培育试点示范项目,引导企业充分理解政策实施内容,提高数字化转型意识二是打造信息化管理能力,为进一步推动企业加快形成长期推动两化融合管理的内在机制,我市持续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今年遴选了283家贯标试点企业,贯标试点企业数量达到479家,引导企业充分认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对企业信息化长足发展的重要意义,转变信息化管理理念,推动企业开展本质贯标。三是强化示范引领充分利用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政策,聚焦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等重点领域,发展制造业关键环节系统综合集成、互联网制造、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等新模式、新业态,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太重天津公司、天锻压力机等本市龙头制造企业开展基于互联网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及制造+服务等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以点带面,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四是打造服务生态,充分借助第三方服务机构力量,进一步推进本地服务聚集我市积极引导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企业上云服务机构以及解决方案商等服务机构积极为企业开展专业服务,打造智能化升级服务生态圈和解决企业痛点的特色整体解决方案,推动供给需求对接,利用社会力量引导企业转变发展理念,加快转型升级。

3. 对接人才需求,引进专业人才。一是我市都围绕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发展,定期征集用人单位高端紧缺人才需求,借助各类媒体面向海内外集中发布,已于今年7月中旬完成2020年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需求发布工作,共发布岗位需求1.8万个,覆盖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涉及科技、教育、卫生、金融等多个行业加快聚集智港专业人才,为我市智港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支撑。二是聚焦项目+团队,落实好《天津市项目+团队支持服务实施办法》,重点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快集聚一大批高端科技项目和领军人才团队,为区块链发展储备更多优秀人才资源。截至目前,遴选市级重点项目+团队”306个,配套提供在创业启动、平台建设、团队引进、成果转化、薪酬待遇、人才评价等方面提供主动服务、专属服务,推动智港专业人才、优秀团队和高端项目整体加速落地,助推天津智港高质量建设。三是为包括智能科技产业在内各领域引进的高端人才发放引进人才绿卡,并依托绿卡系统,形成了持卡高端人才的信息库。积极探索建立智港专业人才数据库,按照领域、专业、特长等条目录入人才及企业需求信息。同时,积极配合工信、科技等部门,研究制定人才随项目流动方面的支持政策及保障措施

4.加快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待遇。聚焦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提升专业人才待遇,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一是提高智能科技专业技术人才待遇。我市出台实施的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智能科技产业人才引育专项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对来津创新创业的智能科技领域顶尖领军人才、高端人才、青年后备人才等,按照层次给予相应的科研经费和生活补贴。二是开展2019“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选拔评审工作,经单位申报、资格预审、各区及主管委局择优推荐、专家评审的程序,确定100名建议人选,目前正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批中,100名建议人选通过科研开发、技术创新与改造、成果转化等方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带动了我市相关学科、产业的发展。三是增设人工智能职称专业。为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集聚,我市2019年在工程技术职称系列中增设了人工智能专业,并在全国首次公布人工智能职称专业评价标准,服务范围覆盖人工智能研发、生产、应用、技术服务等相关产业链上的各类岗位。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取借鉴您所提建议,巩固现有工作成果,持续培育示范项目,推动技术交易,加强供需对接,探索建立智港人才数据库,加强人才培养,加快推进天津智港产业创新链建设。

再次感谢您对天津智港建设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今后对我局相关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工作人员:李媛      联系电话:83608069

20201027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