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对市十四届政协四次会议第0409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1-07-07 18:00

张云霞委员

提出的关于加快协同创新和动能转换,促进我市智能制造发展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天津市智能制造的关心与支持。经研究答复如下:

坚持制造业立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是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随着数字经济在全球快速发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我市工信局,发改委,科技局等结合自身职能一直积极推动智能制造相关工作。通过梳理我市高端装备产业现状,结合我市产业体系较为完善、创新生态日趋完善、细分领域优势突显等产业优势,支持做大智能装备产业,推动我市高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在供、需两端持续发力,推动企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加强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能力,进一步增强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

针对着力构建政策+标准双体系建设建议,我局在2021年工作计划中也表示要加强智能制造法规建设。积极配合相关处室,制定《天津市智能制造实施条例》,明确智能制造的总体定位,参与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开展智能制造工作的主要任务,考核评价及督察追溯方式。

加快企业数字化水平。1.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依托国家《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标准》,进一步明确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标准,拟认定成熟度3 级以上(含)作为智能工厂标准。2.摸清智能工厂普及率情况。通过对我市企业摸底,针对重点领域和企业,梳理智能工厂普及率现状,推动各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大范围的智能化改造。我市发改委组织制定智能科技重点领域10个专项行动计划,细化形成了发展智能经济的项目化施工图。整合优势资源,出台加快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针对超前布局平台+园区双载体升级建议,2020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天津自贸试验区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围绕推进投资、贸易、金融、人员、数据、运输等要素跨境自由流动探索集成式创新,依托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加快协同创新和动能转换,助力天津市智能制造发展。
    一是推动落实创新发展任务落实。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外保税维修、保税维修业务扩面等一批任务落地实施。进一步支持有条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企业开展飞机、船舶和海工设备的保税维修业务,出台《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机场片区规范和指导企业适用保税维修再制造政策的若干意见》,将保税维修业务范围由海关特殊监管区内扩展至自贸区,并通过委托维修模式进一步拓展到整个滨海新区。目前,海特飞机工程、新港船舶重工和中舟船舶工贸、深蓝(天津)智能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企业已获批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外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2020年,区内租赁业创新活跃,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成效,东疆片区租赁公司3256家(含SPV公司),总资产突破1万亿元,占全国的近1/3;率先开展商业保理试点,聚集中国铝业、中金汇理等保理企业710家,央企系商业保理公司占全国一半以上,业务规模超过1000亿元,保理业务规模占全国的15%;高端制造维修业务创新升级,4架波音737客改货飞机以租赁方式交付,推动空客(天津)总装公司、合力能源科技公司开展保税维修业务,已有9家企业获批,将保税维修再制造范围由飞机、船舶扩展到工程机械。
    二是深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天津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天津泰达综合保税区,东疆保税港区、天津保税物流园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临港综保区申建工作正按海关总署要求开展。东疆片区口岸获批为冻肉、水果等六大类产品的国家指定进境口岸。空港口岸获批为水果、食用水生动物等指定口岸。上线运行全国首个海关区块链验证系统,率先在航空维修领域应用。实施船边直提、货物状态分类监管、生物制品整批申报分批核销100多项通关监管创新措施。实现了全国首单发动机租赁异地监管业务、离岸船舶资产回归,率先打通国内首个外轮国用创新路径。大力发展邮轮经济,成功试点首单国内采购食品配送国际邮轮创新业务。推动建设中铁装备天津研究院等一批服务综保区高水平开放的实体功能平台。
    三是有序推进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加快自由贸易(FT)账户政策推广应用,截至2020年底,累计开立FT账户800余个,为工银金融租赁、便利蜂商贸等企业办理FT账户业务超千亿元。先后形成一批全国首创的创新经验与案例,包括全国首单Tech+ABS、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保税租赁业务管理办法和首个商业保理行业监管办法、完成全国首单知识产权供应链金融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首单仓单质押融资等。
    四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搭建智能化风险动态评估机制。率先试点经营范围登记规范化,实行一企一证综合改革,全国首创最简告知承诺审批,首创首席审批官便利化审批制度。构建在线便捷办事平台,全面推行网上办”“预约办”“邮递办”“承诺办,实现线上申报、不见面审批。对高频事项实施首席审批官制度,压缩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实现即时办结、当场出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明确可采取承诺制的事项清单,大幅压缩开工手续办理时间,有效保障重大项目快速落地。全面推行并联审批,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进一步缩短。推出京津自贸通办”56项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办理。
    五是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市场营商环境。完善自贸机构设置,加强与滨海新区的协同联动。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法院分别加挂自贸试验区行政审批局、法院的牌子。对接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建设企业纠纷、金融纠纷调解中心,设立国际仲裁和知识产权仲裁中心。完善创新工作机制,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性和能动性。建立自贸试验区创新沙龙制度,举办FT账户政策培训座谈会,组织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研讨会、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研讨会,与天津海关建立联合创新工作机制。将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纳入绩效考核,建立创新加分、正向激励机制。
    六是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开展中欧班列前期准备工作,研究财政补贴政策和搭载货物种类。构建京津冀国际贸易大通道,在全国率先实施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实施京津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中欧班列(天津)发展成为集跨境电子商务、中转集拼、海铁联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加速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国海海工、中车金租、中国兵器等一批央企龙头项目落地。建设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走出去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海外工程出口基地,吸引中交建、中铁建、北方车辆等优质项目以及央企背景的无车承运企业落户。

针对重点打造智造+服务双聚焦发展建议,工信局支持建设一批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高端装备的保税研发、检验检测、技术培训、展览展示、融资租赁等专业服务。引入基金、贷款贴息等金融手段,支持金融机构为装备企业技术研发、工艺改造等方面制定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针对积极拓展展会+人才双对接机制建议,市人社局高度重视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引进工作,坚持以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为引领,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机制,聚焦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鼓励符合条件的智能制造人才落户天津。依托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人才引进政策,智能制造人才可申请在津落户,为建设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提供人才保障。截至2020年底,累计引进人才35万人,平均年龄32岁,其中,信创和智能制造产业引进人才近3万人。
    二是支持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引进急需型人才。截至2020年底,我市累计认定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天津精诚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移山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680家,支持企业以企业提名单、政府接单办方式自主引进人才6900多人。
    三是面向全球发布智能制造领域企事业单位岗位需求。围绕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需求和重点学科建设,面向我市企事业单位征集高层次和紧缺人才需求,依托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平台,面向全球发布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岗位需求,截至2020年底,已发布智能制造领域岗位需求1.8万个。
    四是开展系列招聘活动引进人才。借助世界智能大会、津洽会人才智力引进活动等,组织智能制造领域用人单位开展人才交流洽谈活动。组织力神电池等300余家智能制造重点企业赴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重点高校,开展双一流高校招聘活动,吸引7000余名应届毕业生应聘。

持续实施天津市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加强我市高校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建设,支持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申报一级学位授权点,加快人才培养步伐。2020年,全国新增学位授权审核工作,重点支持我市高校申报信创产业相关领域授权点,重点支持设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兴交叉学科。在2020年新增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中,推荐天津工业大学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天津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学科申报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推荐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中国民航大学交通运输等申报博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主动引导高校布局支撑信创产业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博士学位授权点。
    市教委指导高校设置调整人工智能领域本科专业。2020年,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体育学院申报设置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天津工业大学申报设置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城建大学申报设置人工智能专业,天津师范大学申报设置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申报设置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建设人工智能领域课程。2020年,在首批天津市级一流课程中,南开大学数据结构与算法、天津大学智能医学导论等人工智能领域课程入选。会同市工信局,启动天津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确定10所高校为天津市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单位。市教委依托我市职业教育资源,大力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持天津渤海职业学院、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工业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开设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支持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智能控制、制造领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支持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滨海汽车职业学院开设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为汽车智能、车联网领域输送技术技能人才。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我局坚持制造业立市,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瞄准打造世界一流自由贸易园区的目标,全力做好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出台真金白银的创新政策引导产业发展,努力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充分利用国家高端智库,对过去五年制度创新应用情况进行深入总结,研究建立天津自贸区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未来五年推进自贸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规划布局,明确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重大改革事项等,更好地嵌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形成工作路线图和施工表。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与北京、河北自贸试验区创新联动,构建京津冀协同开放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促进京津冀协同开放。

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机制,推动自贸试验区与京津冀优势园区的产业化合作,共同打造协同开放的载体。继续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赋予我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定位,统筹做好全市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新动能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等智能制造发展相关工作,推进我市智能制造发展再上新台阶。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历史机遇,加强与中科院、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合作,吸引更多高水平成果落地转化。打通与北京的线上科技成果展交平台,充分发挥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作用,吸引北京、河北先进成果在津转化。

继续推动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引导科技型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开门搞创新,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上下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

也将持续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建立精准人才引进机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和市级重点项目+团队急需的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经企业家或团队带头人推荐,可放宽年龄、学历、职称等限制予以引进。组织津洽会人才智力引进、双一流高校校园招聘、学子津门行等活动,精准对接引进高端紧缺人才和青年人才。依托校友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吸引一批优秀校友回津发展。支持重点高校学生来津实习实践。

202177

联系人:蔡淑文            联系电话:83608062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