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对市政协第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348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1-04-24 18:00

田俊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天津市“产业大脑””的提案,经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科技局研究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以场景建设拉动数字产业化,以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产业数字化等工作措施发展数字产业,助力我市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一、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不断提升数字化能级

一是基础软件方面。继续做强操作系统、数据库等优势领域,加快培育中间件、办公软件等薄弱环节,推动智能工业、智慧医疗、智能网联汽车等嵌入式软件和行业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围绕自主操作系统、数据库开源社区和开源内核,形成以麒麟软件、南大通用等重点企业为核心,涵盖上下游配套、应用的产业链。

二是在车联网方面。以建设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为突破口,发挥在高精度定位、决策算法、集成控制系统等领域优势,推动智慧交通、车路协同应用发展。加速推进车联网场景应用,在滨海新区、东丽区、西青区等有条件的区域构建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水平相契合的应用场景,开展城市环保、城市交通等智能化、网联化应用,吸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领军企业落户,塑造特色产业集聚区。

三是集成电路方面。坚持设计和制造并重,聚焦重点突破,带动全链提升,建设国家级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加快核心技术源头创新。聚焦高端芯片、关键器件、特色工艺、关键设备和原材料领域,推进功率器件、新型存储、汽车电子等一批核心技术突破,提高产业集聚度。加快发展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引进国内外一流企业落地,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总部等,构建结构合理、技术领先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探索打造辐射环渤海地区的集成电路芯片及零部件贸易平台。

四是智能终端方面。发挥本地智能终端设计优势,积极推动可穿戴设备、行业终端等产品创新,促进人工智能、5GAR/VR等技术融合应用,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市场主体在传感器、控制芯片、显示器件、人机交互、图像算法、智能处理、云服务等重点技术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加快产业高端化发展。支持智能终端生态系统建设,鼓励软件、硬件、平台、内容结合,促进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智能终端企业与电子、汽车、化工、电力等传统制造企业的协同发展,营造智能终端创业氛围。整合跨领域创新资源,加快推进面向中国北方的技术服务平台。

二、推动产业数字化,以数字赋能全面激发企业新活力

一是构建工业互联网赋能体系。加快5G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全面推广“5G+工业互联网”典型工业应用场景。支持重点行业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动标识解析与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创新。建设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企业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资源,围绕“平台+5G”、“平台+大数据”、“平台+云仿真”、“平台+AR/VR”等领域,建设面向设备预测性维护、质量检测、智能排产、能源优化等特定工业场景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大型工业企业围绕自身核心业务、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搭建企业内部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工业设备联网和信息采集汇聚,加快内部信息化系统的综合集成以及云化改造,围绕上下游产业链生态圈,提供产业链协同、资源对接、信息共享、协同创新等服务。

二是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围绕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等重点行业,实施差异化发展路径。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行业,重点推进自动化诊断、故障预测、远程运维等系统建设,推动关键技术装备和先进制造工艺集成应用。推广新天钢、阿里共建“数字新天钢”模式,以点带面,赋能钢铁行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打造中国钢铁工业智能制造示范和标杆,创建世界知名的钢铁智制产业生态。

三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聚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业务全过程,推动大型龙头企业加快云化、平台化、服务化转型。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新应用,加快培育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能力,推动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和商业范式深刻变革,再造行业新价值,激发企业新活力。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聚焦设备互联、数据互换、过程互动、产业互融,建设示范智能工厂。

2021424

工作人员:周苏晋  联系电话:83606557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