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对市政协第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162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1-03-29 18:00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天津市委员会

收到贵委提出的关于加速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提案”后,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等部门高度重视,多次研究,现将近年来开展的相关工作和下一步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天津是我国重要的医药工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医药产品出口基地和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经过多年的积累及开发,形成了以化学药、中药为主要支撑,药品生产及开发、研发外包、医疗器械、大健康等领域集聚发展的优势。十三五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制高点,将加快培育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构建“1+3+4”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辐射带动环渤海经济区,产业发展迈入车道”。在国家工信部2019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中,天津市医药百强突破5家,根据《2020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我市天津滨海高新区产业开发区(12)、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19)、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26)、武清开发区(43)、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65)进入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

一是制定《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对我市全部区、滨海新区各功能区、重点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及代表性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围绕规划重点内容组织召开两次专题论坛。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对表对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不断将专项规划进一步修改完善。邀请来自生物医药领域知名企业进行座谈,结合企业需求,就规划内容提出意见,充分体现了企业参与规划编制的效果。在规划初稿形成之后,书面征求各区、市属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并将各部门、各区的反馈的合理建议在规划中予以采纳。规划首先是“十三五”期间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回顾,然后分析了产业面临的形势,指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明确了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最好提出了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二是建立工作机制。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围绕我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工作,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广泛征求市级各部门以及相关区的意见,发布了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年度工作要点和任务分解表,完善了工作机制。比如,市发改委牵头组织设立生物医药专项母基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市科技局实施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医药产品创新。市药监局开展第二类医疗器械优先审批,助推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三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中新药业滴丸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一期工程、杰科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基地、康希诺疫苗生产基地建设等总投资41亿元的10个生物医药产业项目于2019年底竣工。引导企业积极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目前我市力生制药的盐酸异丙嗪片、碳酸氢钠片,中央药业的盐酸维拉帕米片、天药药业的甲泼尼龙片等6种药品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医药工业企业获得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智能化改造等资金2800万元。

四是开展撮合对接。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新动能引育,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着力对冲疫情影响,尽快恢复正常经济运行秩序,按照“接链、促需、护企”的工作要求,市工信局会同市相关部门、单位共同组织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撮合对接专题会、现代中药产业撮合对接会,组织上下游企业、投融资企业、科研院所和平台服务机构进行对接,进一步串联补链强链,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创新转化力和整体竞争力,助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是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目前,市财政已设立智能制造、科技型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每年投入规模不低于20亿元,对企业智能化升级、科技研发、创新应用场景等方面给予支持。专项政策方面,我市在2020年新出台的《关于加快新动能引育的政策措施》中明确:对企业为满足其技术、产品及服务符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上市要求,取得各类市场准入注册(含一致性评价)、认证、许可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对通过直接购买临床批件、药品注册批件或医疗器械注册证而引进国内外项目或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的,按购买价格的10%给予支持,最高支持1000万元。同时,对本市确定的高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按投资规模给予最高2亿元支持(生物医药属重点关注行业)。此外,我市生物医药企业主要集中在滨海新区,2019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加快推进新时代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意见》,明确自2021年起市级和滨海新区每年出资100亿元,5年共出资1000亿元,支持滨海新区企业发展。

六是设立引导产业基金。在政府性基金方面,我市先后设立了海河产业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采取政府与国内外金融机构、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合作方式共同发起设立多层次产业投资基金,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和引导作用,有效撬动社会投资投向全市产业。截至目前,上述基金规模已达1300亿元,远期目标超5000亿元,将重点投向生物医药、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

七是构建创新体系。我市在中医药、合成生物技术、细胞治疗、疫苗等细分领域具有突出实力。“十三五”以来,面向“重大新药创制”等科技重大专项、“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和“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等国家重点专项,市科技局组织相关单位积极申报,共有约40个研究项目获得国家支持,获中央财政经费约4亿元。启动实施了天津市新药创制、中高端医疗器械、重大疾病防治、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医疗等科技重大专项和天津市合成生物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引进了一批高水平创新人才和团队。我市在生物医药领域拥有38个承载能力强、影响力度大、辐射作用明显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包括2个国家科技产业化基地、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个国家和部委级重点实验室等;拥有9位两院院士、30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位教育部长江学者;拥有上市公司25家。

十四五时期,天津生物医药产业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遵循,强化领域聚集与空间聚集;突出智能科技与生物科技融合发展,医药制造与诊疗服务融合发展的双轮驱动作用。巩固提升化学药和现代中药产业传统特色,加快培育生物药、高端医疗器械新兴产业,实施产业化重大项目,引育龙头企业,贯通产业链条、完善产业生态圈,推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扩规模、强实力、增品种、创品牌,通过技术、产品、质量升级,带动生物医药产业整体上向中高端迈进

2021年3月29日

工作人员:程富琳         联系电话:13820617031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