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对市十七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第0025号议案的答复

来源: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1-04-28 18:00

刘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天津制造向天津创造、智造转变促进产业转型体系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对天津工业的关心支持。《建议》落实国家战略,立足天津特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借鉴性和可操作性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全市工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全力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工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加快形成。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202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4188亿元,占GDP比重29.7%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6%。智能科技产业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营业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和限额以上信息服务业比重23.5%。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培育,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成功获批。产业结构明显改善,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6.1%,比十二五末提高8.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5.4%360、紫光云、麒麟软件、TCL北方总部新四大总部企业成功落户,云账户、今日头条、滴滴出行等新业态企业加快培育壮大。绿色转型步伐加快,114个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入选国家绿色制造名单,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6%

二是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全国领先,打造了涵盖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的完整产业链,飞腾CPU+麒麟OS操作系统构成的“PK”体系,成为国家信创工程主流技术路线。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到46.1%,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8家,位居全国重点城市第3名,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46家,比十二五末增加102家。批复培育建设现代中药、车联网、操作系统等9家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总数达到22家,比十二五末增加12家。中科曙光成为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形成中科院工生所、天津药研院、中汽中心、芯火双创基地等一批产业创新平台。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原型机、重组埃博拉病毒疫苗、首款脑机接口专用芯片脑语者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三是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十三五时期,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6%。实施5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与技改项目1300项,累计投资5400亿元,为工业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汽大众华北基地、一汽丰田新工厂、空客A330、三星片式陶瓷电容器、爱旭太阳能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竣工投产,长征五号、七号、八号运载火箭和空间站核心舱完成总装,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彩虹-5”批量生产。中芯国际全球单体最大8英寸晶圆生产线等项目顺利实施。中沙新材料园、两化搬迁、中石化LNG等一批重大项目持续推进,南港化工新材料基地加快建设。

四是智能制造深入推进。成功举办四届世界智能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极大地提升了大会影响力、品牌力。设立了百亿元智能制造财政专项资金,累计支持五批1726个项目,市、区两级财政共支持资金52.1亿元,形成1:20的放大带动效应,建成丹佛斯、海尔5G智能工厂等一批全球智能制造标杆,累计创建102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培育了紫光云、中汽研、宜科电子等一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6000家工业企业上云。重点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1.9%,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3.3%,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4.8%。移动宽带、固定宽带下载速率从全国第11位、第7位分别跃居全国第3位,累计建成5G基站2.4万个,打造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全市工业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瞄准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功能定位,坚持制造业立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全面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巩固提升制造业对天津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全力打造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夯实根基。

一是实施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强化制造强市建设的战略支撑。加快重点产业创新,大力发展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网络安全、中央处理器(CPU)设计和集成电路、终端设备五大领域,深入推动单克隆抗体仿制药、疫苗、蛋白药物等高附加值药物研发,积极攻关智能机器人、高性能智能传感器等技术,着力打造中国信创谷生物制造谷细胞谷、国家级城际轨道交通创新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加快构建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为主攻方向、以生物产业和高端装备为重点的一主两翼产业创新格局。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依托海河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先进材料、生物、现代中药、细胞、基因编辑等领域形成一批代表国家水平的研发成果。

二是实施串链补链强链工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各个产业倾力打造12条重点产业链,推行链长制,集中攻坚10条重点产业链,做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汽车和新能源汽车5强链,壮大车联网、新材料2新链,延长集成电路、绿色石化、航空航天3短链,提升产业链发展能级和整体竞争力。培育一批链主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整体配套。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改造提升冶金、轻纺等传统产业集群。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京津冀代表性产业,规划共建一批跨区域产业集群,联手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是实施智能制造赋能工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入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重点推进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机器换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企业加快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到2023年,建设30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加快促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与垂直行业融合发展,带动形成50“5G+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项目,推出一批全国知名的创新标杆,上云用云工业企业达到1万家。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基础设施。建成5G基站数量不少于5.5万个,率先实现5G网络全覆盖,打造全国一流5G城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外网建设和内网改造,打造35个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

四是实施制造业品质提升工程,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构建以领航企业为引领、以单项冠军企业为支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跟进跃升的梯次发展格局。围绕产品集成度、生产协作度高的产业链,培育一批领航企业。促进企业技术质量双提升,加快培育一批市级、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的中小企业。到2023年,累计培育60家市级单项冠军、800个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一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加强品牌、标准、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打造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打响天津制造品牌。

五是实施主题园区培育工程,强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载体。围绕“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确定园区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按照一园一特色、一区一品牌的原则,明确准入门槛,加大政策支持,开展梯次培育,打造一批高品质、高能级的主题园区。到2023年,建设30个有灵魂、有特色的市级主题园区,打造新动能引育的沃土、园区建设发展的标杆。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明确特色主题园区发展空间,推进特定产业向特定空间聚集。落实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要求,推进存量土地资源盘活利用,支持主题园区先行先试新型产业用地政策,探索土地混合利用立体开发模式,进一步提高用地效率。

您的宝贵建议,我们将认真学习参照,及时纳入工作中,推动落地落细。对于以上回复有不满意的地方,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全力做好相关工作。

                                     20210428


工作人员:高建

联系电话:83605783

13752011604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