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至30日,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在陕西省延安市举办,天津共有4名代表参会。回津后,他们说……
乡土文化能人 刘智莉
参与大会,深切体会到文明乡风对乡村的滋养。从邻里互助到诚信守礼,从环境整治到文化传承,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乡村的蜕变与进步。作为“中国好人”,我要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书法将文明新风送到静海乡村的各个角落。

刘智莉,是来自天津市静海区的一名农民书法爱好者,42年来,她痴迷书法艺术,挥毫泼墨间书写追梦人生。她怀着对中华艺术瑰宝的尊崇与敬意,用赤诚之心书写新时代,用无私奉献热心公益,为家乡学子义务授课17年,向社会捐赠价值百万余元的书法作品。为丰富基层农民文化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刘智莉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她率先发起“农民写金句”文明实践项目,先后带领近2万农民书写习近平总书记金句,向全市输送优秀作品超万幅,让农民从理论的“接受者”变为文化的“创造者”,实现文明理念的内生性生长。
乡村基层党组织代表 刘天民
参加中国文明乡风大会,让我对 “文明,让乡村更美好”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我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带动更多周边村庄和农户共同发展,推动物质丰裕与精神富足同频共振,让我们的乡村既有记得住的乡愁韵味,也有看得见的美好未来。

刘天民,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粜粮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天津市天民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中国好人,刘天民以“领头雁”的担当扎根乡村16年,带领村民走出 “左手抓粮食生产、右手兴设施农业”的发展路子。他守牢粮食安全线,建成20000立方米有机肥处理中心改良土壤,积极筹集资金购买大型粮食烘干设备,确保粮田颗粒归仓。为了让土地产出更高效益,他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村庄土地100%流转,建成国家级设施园区,大胆尝试“甘蔗套种西瓜”种植模式,实现亩效益超过10万元。他主动承担技术推广责任,带动天津市涉农区鲜食番茄、黄瓜种植面积大幅增加。近年来,通过刘天民的不懈努力,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面积超过2万亩,带动全区33万亩果蔬生产提质增效,交出了农业增效、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乡村振兴优异答卷。
乡村基层党组织代表 张宝来
参加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受益匪浅,领会了中央精神,学习了“村字号”优秀经验,找出了工作差距,提振了士气,为今后更好地推进文明乡风转变找出路径,坚定了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事业的信心!

作为天津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北辰区刘快庄村党委书记,近年来,张宝来坚持以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成功探索出一条“经济强村、生态建村、文化润村、文明兴村、依法治村”的创新发展之路。在他的带领下村庄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基地”等荣誉称号。近年来,他坚持以“文化兴村”理念提升村庄品牌知名度,积极举办“村超”“村BA”“非遗武术展演”“村民嗨歌”“秧歌小车会”“广场舞大赛”等各类村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各类文化活动覆盖全年,吸引村民参与近千人次,激发了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村庄文化氛围。同时,他秉持“环境塑造人、活动引导人、文化影响人”理念,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在全区率先成立“红白理事会”,实现了“红事新办、白事简办”的文明乡风新气象,破除了农村大操大办、厚丧薄养等陋习,每年为村民节约各类花销800余万元,有效营造了农村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
农村青年人才 李雪松
此次参加中国文明乡风大会,深受启发、倍感振奋,见识了各地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更坚定了我深耕农业、助力文明乡风建设的信心。未来,我将以农场为基地,继续传播科学、绿色、共享的文明理念,传播集约高效新风尚,让绿色发展理念扎根乡村,用产业兴旺为文明乡风注入持久动力。

李雪松,天津市宝坻区谷丰源家庭农场负责人,作为“天津好人”、农业“创新创业能手”,李雪松带领农户优选品种、推广绿色技术,通过推广MC812、鑫农科806玉米,轮选103、众信麦998小麦等优新品种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共同增收超600万元。通过测土配方、无人机统防统治,既保障了粮食安全,也引领了生态种植的新风尚。
附件:
亲爱的朋友: 经系统检测,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改善你的体验,请升级新版IE11,新版EDGE,Chrome,火狐等浏览器。点击此处升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