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道德模范】张黎明: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

来源:天津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0-07-20 00:00

  张黎明,男,汉族,1969 年 8 月生,中共党员,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运检室党支部副书记兼配电抢修班班长。黎明,寓意着美好和光明。

  张黎明人如其名——始终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甘当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他带领着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将“黎明出发、点亮万家”, 服务百姓的真情送到千家万户,被誉为“坚守初心的光明使者”。

  今年 50 岁的张黎明是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运检室党支部副书记兼配电抢修班班长。张黎明始终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扎根电力抢修一线 32 年,累计巡查线路 8 万多公里,绘制线路地图 1500 多张,成为同事眼中的“活地图”。他带领团队先后开展技术革新 400 余项,获得国家专利 140 余个。

  张黎明出生于工人家庭。在父亲的熏陶下,张黎明 18 岁那年光荣地成为一名电力工人。电力抢修,“抢”的是时间,“修”的是技术。常年奋战在抢修一线,张黎明永远走在时间前面:8小时工作,24小时待命,无论三更半夜还是刮风下雨,只要接到报修单,立马奔赴现场。翻开抢修工作单,几乎每一项电网抢修任务都有他的名字。

  在没有任务的时候,张黎明总爱沿着电线杆子溜达,同时把线路切改和沿线环境画成图。这一溜达就是 8 万多公里,一画地图就是 1500 多张。时间长了,他练成了绝活儿——出了故障,只要大致了解故障周围环境,就能迅速判断出故障的基本性质和位置,大大提高维修效率。正因如此,同事们给他起了个外号“活地图”。

  为了将自己的绝活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张黎明把多年遇到的近万个故障总结成 50 多个案例,编成《黎明急修工作案例库》和《抢修百宝书》两本手册。之后遇到故障时,同事们可以像“查字典”一样按图索骥,效率成倍提升。同事们都对张黎明钦佩有加。

  带电作业是一项高危险、高强度、高技能的工种,作业时电工必须穿上厚重密实的防护服,每到夏天,衣服里都能倒出水来。看着大家受苦,张黎明萌生了研发带电作业机器人的想法。经过专家论证、查阅资料、参观学习、实验研究,最终他带领团队攻克十几项主要技术难点,研发出了第一代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钢铁侠”项目。

  为了更好地创新服务,张黎明成立了“张黎明创新工作室”。他带领团队时刻留意工作和服务中的疑难问题。他发现维修人员每次接到急修任务,经常会出现遗漏工具的情况。为此,张黎明发明了一个“急修专用 BOOK 箱”, 将工具和常用备件分门别类地放置在适当“页面”上。每次任务来了,拉起箱子就走。很快,这个急修箱就被推广到天津电力系统各单位了。

  张黎明还发现每当社区用电超负荷或遭遇雷暴天气时,线路变压器容易发生保险片短路烧毁故障。于是,他和同事们反复试验,发明了“可摘取式低压刀闸”。使用后,抢修时间从 45 分钟缩短至 8 分钟。这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每年创造经济效益 300 多万元。他还对抢修工序进行了优化改进,将处理高压事故的时间从 3 个小时缩短到 1 个小时。

  张黎明还有一个特殊的头衔——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他经常说,他们就是电力 120,不管大小毛病,只要与电有关的,都必须为百姓做好服务。2016 年 11 月 20 日夜里,天津下大雪,一个小区忽然停电,张黎明接到电话,不到半小时,就带着队友赶到小区。风雪中的电线杆早已结冰,难以攀爬,张黎明和队友愣是靠搭“人梯”修好了电路。

  张黎明和队友还先后为 11 个社区 150 多位老弱孤残人员建立服务档案,定期走访慰问军烈属、残疾人和空巢老人,定期为社区排查线路安全隐患,创新推出了“供电公司——居委会——帮扶对象”服务沟通志愿服务新机制,发起并成立“黎明·善小”微基金,主动向社区发放联系卡,有求必应,有难必帮,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电保姆”。

  对于张黎明来说,“黎明出发、点亮万家”,不仅是一句承诺,更是一种鞭策。张黎明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时代楷模、改革先锋等多项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9 年,张黎明被评为“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