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馆百事|觉悟社纪念馆:一张不全的全家福

来源:觉悟社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1-05-28 10:00

觉悟社纪念馆有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中虽然只有十四名青年,但这是觉悟社唯一的“全家福”。众所周知,觉悟社是由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二十名骨干共同组成的进步青年社团。豆蔻年华的他们,正是五四时期的风云人物。显然,这张只有十四名成员的合影,为何是“全家福”?我们从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说起……

图片来自:觉悟社

1920年8月初,觉悟社在法租界天祥里召开了年会,周恩来主持了这次会议,他总结了一年多来觉悟社领导开展天津学运和各界救国运动的经验教训,并提出只有把“五四”运动以后在全国各地产生的大小进步团体联合起来,加以改造,共同采取行动,才能改造旧的中国,挽救中国的危亡。会议将这一主张概括为“改造”、“联合”四个字。年会后,在李大钊先生支持下,周恩来等11名觉悟社社员前往北京,邀请少年中国学会、人道社、曙光社、青年互助团的代表,于8月16日上午在陶然亭举行集会,共同发表《改造联合宣言》和《约章》。由此可见,此次年会是觉悟社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而这张珍贵的合影正是觉悟社年会结束后拍摄的。

目前,已知年会后社员的合影共有两张,一为全身照,一为半身照。据考证半身照与全身照并非同一底版。全身照未经处理,而半身照的底边有虚化效果,且在右下角写有两行英文,即:“Aug.15,1920 Tientsin”。Aug.即八月,Tientsin即天津。据此可知,这张照片摄于天津,时间是1920年8月15日。据觉悟社社员谌小岑记载中可知,该照片拍摄地点是位于日租界旭街(今和平路)的鼎章照相馆。在庆幸这张珍贵合影得以保存至今的同时,也不免为觉悟社六位社员的缺席而疑惑。

图片来自:觉悟社

带着这份疑问翻阅相关文献,最终在谌小岑的《觉悟社及其成员中》找到了答案,参加此次年会的只有十四名社员,其他六名之所以没有参加是由于当时关锡斌、赵光宸已经在国外,张若名在回籍省亲时生病,李峙山正在南京准备报考“高等师范”,吴瑞燕此时不在天津,张嗣婧脱离了组织。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共有十四名社员到会,参会人数虽然不全,却没有改变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照片中的青年意气风发,似乎与当时的普通民众有很大的不同。仔细看看他们的穿着,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相对富裕的。为什么要冒险成立觉悟社?那是因为他们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革命的道路总是充满艰险,革命的领路人必须具有披荆斩棘的意志和毅力。照片中的青年目光笃定,满怀信仰,闪耀着不畏艰险的气概,他们要改变中国,这就是“觉悟”的初心。春去秋来,照片中的青年早已离我们远去,但觉悟精神永放光芒。

觉悟社纪念馆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宙纬路三戒里49号,占地面积298.06平方米。1984年9月16日,在觉悟社旧址上成立“天津觉悟社旧址纪念馆”,后更名为“天津觉悟社纪念馆”。1986年9月10日,邓颖超专程来馆视察,并亲题馆名。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00,周一闭馆。团队需要预约。联系方式:022-26353089。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