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思想|党史上反形式主义的经验与启示

来源: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2021-05-25 16:44

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当前形式主义等弊病未能彻底根除,一些形式主义的变种开始抬头,其危害不容小觑。我们党历来重视与形式主义作斗争,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第一,把反对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结合起来。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催生了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了官僚主义。1951年党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1953年党开展了整治区乡工作中“任务多、会议集训多、公文报告表册多、组织多、积极分子兼职多”的“五多”官僚主义问题。

第二,开展深入有效地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大兴调研之风是反对形式主义的法宝,深入的调查研究能打破党与人民群众之间形式主义这面“墙”。做好调查研究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与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调查研究要身入到心,力戒形式主义,调查研究要逐渐制度化。

第三,重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监督。早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就认识到让人民群众监督苏维埃的重要性。1945年7月4日,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窑洞讨论“周期律”时明确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要重视人民群众来信,用有效的制度体系动员人民群众参与监督党和政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要把形式主义连根拔起,关键在于健全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

1.健全科学的干部评价考核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形式主义是官僚主义逼出来的,有些官员之所以大搞形式主义,其根源在于干部选拔使用体制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压力型体制与考核干部机制缺陷导致形式主义乱象,变形的干部向上负责的机制,是产生形式主义的要害。群众监督的缺乏是导致形式主义久治不愈的原因,是不是形式主义,其实基层群众最清楚。形式主义是党内政治生态的“污染源”,对形式主义的根子要下猛药,要健全科学的干部评价考核机制,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健全长效机制使干部能够向基层负责,加大人民群众在干部选拔使用全过程的话语比重,畅通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逐渐使群众监督越来越制度化、常态化,使群众愿监督、能监督、会监督。

2.创新基层放权赋能机制。基层是我国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公共服务供给的“最后一公里”。只有让基层干群的话语权得以落实,才能让形式主义在第一时间得到“鉴别”和纠正。基层的事,基层干部最明白,反形式主义要让基层发出真实的声音,让基层干部有说话的地方,要让基层干部敢于与能够发声,真正参与到形式主义问题治理中,把基层的评价作为衡量反对形式主义绩效的“秤杆子”。基层干部权小事多责任大,很容易让基层治理陷入低效治理困境,要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防止层层向基层转嫁责任“甩锅”。要提高向基层赋权的针对性、精准性,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要注重制度化的激励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干部澄清保护机制,完善防错容错纠错机制,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自主性。

3.建立形式主义倒推问责机制。问责要采取逆向倒推形式,从最基层逐级往上追溯,谁在层层加码,谁在层层甩锅,谁在逐步放大,到底问题出在哪里,究竟问题出在谁身上,不能和稀泥,谁要负领导责任、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要一级一级问责,领导干部不能好人主义,要使形式主义倒推问责机制有威慑力。具有一定力度的形式主义倒推问责才真会产生实效,才能把干部群众从形式主义泥潭中真正解放出来。(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