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路|跨世纪的传承 “一二·九”运动在天津

来源: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2021-05-21 17:51

早春二月,《运动员进行曲》回荡在王兰庄中心小学操场上空,刚开学的孩子们到了课间操时间。

图片来自:天津日报

从不足百米外的假山观景亭望向学校,满目少年人的勃勃生机。假山,是王兰庄人口中的“老台子”,村庄改造前,“老台子”是村民们的主要生活区。八十多年前,也有一群孩子在这里出早操,他们是参加“一二·九”运动的天津青年学生在王兰庄义教点的学生。“义教点”是在党的领导下,参加“一二·九”运动的爱国学生深入农村宣传抗日的举措。

1936年天津学生抗日救亡义务教学点旧址纪念碑 图片来自:天津日报

1935年12月9日,在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并扩及全国。天津迅速响应,天津法商学院发起串联南开大学、北洋工学院,开了一次会,介绍北平发生“一二·九”运动的情况,并商定在12月18日共同走上街头,参加学生救国运动。12月18日,爆发了著名的天津“一二·一八”学生抗日救国大游行,共产党员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这是天津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号召下,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特殊化,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而团结起来一致抗日的一次大规模示威,也为走出课堂,到前线去,走向民族解放的战场打下基础,成为“一二·九”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行结束后,经过反复磋商,天津市学生联合会于12月28日正式宣告成立。为适应形势的变化,1936年4月,天津学生联合会改名为天津学生救国联合会,并在内部建立了党团组织。

在党的领导下,天津学联会于1936年5月28日组织发动反日大游行,即“五·二八”运动。

“五·二八”运动后,国民党政府以提前放假、无理开除进步学生、搜捕学生运动中的积极分子等手段打击学生运动。党组织要求爱国学生利用暑假走向社会,在工农群众中开展抗日爱国宣传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继续沿着同民众相结合的道路前进。到农村去办“义务教育”,就是其中一项工作。王兰庄、小园、姜井成为主要的义教点。义教点免费发给学生课本和练习本、铅笔、石笔、石板等,教员住在农村,生活费自己负担。

办平民子弟学校、妇女识字班,演出话剧《放下你的鞭子》,教唱《到敌人后方去》《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歌曲……位于王兰庄的天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的展板上,记录了这些珍贵的历史画面。

“图片所展示的就是当时学生们在王兰庄住的小土房,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吃的是窝头咸菜,喝的是苦涩的井水,有的女同学甚至住在牲口棚隔壁。”纪念馆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副站长孙美月,指着展板上的一张张照片动情地说。

当年,义教点的工作在几个月后告一段落,许多青年学生经过这段在农村的集体生活,政治上进步很快,成为党的后备力量。

今天,“一二·九”运动的精神继续在津沽大地传承。天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志愿服务团队成员,很多是中小学生,他们为参观者讲述八十多年前的那场爱国运动,一起重温当年的革命激情。(作者单位:天津日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