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信动态

“制造业立市”: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来源:学习强国天津学习平台 发布时间:2021-09-03 11:00

2021年以来,天津市立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定位,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制造业立市”决策部署,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着力构建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重点,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为支撑的“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工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加快形成。作为回报,在天津2021年上半年经济数据中,制造业的成绩单也非常亮眼,特别是素有“工业经济心脏”之称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强劲有力,增加值增长23.2%,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5.9个百分点。所有这一切都在印证天津“制造业立市”的方向选对了、选准了。为什么天津要将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呢?

历史的选择:天津孕育了悠久的工业文明

天津,作为最早开埠的沿海城市,最早打开了工业眼界,最早进入了蒸汽机时代。历经百余年发展,天津工业在中国工业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摇篮。

一是工业积淀深厚。早在清末民初,天津就已经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1915年,中国第一家大型机器面粉厂在天津建立;1919年,近代中国最大的制碱厂诞生于天津。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市工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诞生了飞鸽自行车、海鸥手表、北京电视机等百余个全国第一。

二是产业体系完备。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到上世纪90年代,天津逐渐形成钢铁、石化、轻纺、电子、医药、汽车“六大产业”;本世纪初,发展形成十大优势产业,工业成为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目前,天津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里,占191个;666个小类里,占606个,是全国工业产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正因如此,党中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赋予天津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定位。

三是区位优势突出。天津历来是战略要冲,交通便利。海上,天津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陆上,我们是“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枢纽,已经形成京津冀半小时“城市圈”;空中,我们拥有滨海国际机场,紧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拥有四通八达的航空交通体系。天津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面向京津冀,辐射东北亚。这些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决定了我们具有发展制造业的战略优势。

时代的选择:天津迸发出充沛的工业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对天津的城市定位,天津工业走上了转型升级的道路,围绕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这个中心,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调结构、换动能、促转型,工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加快形成。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的“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石化、冶金、轻纺三大传统产业比重从2017年的44.6%下降到2020年的35%。信创产业全国领先,飞腾+麒麟的“PK”体系成为主流技术路线。软件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比“十二五”末翻一番。累计建成11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和车联网先导区成功获批,成为国内唯一双国家级先导区城市。

二是新动能引育步伐不断加快。率先举起发展智能科技产业的旗帜,把智能科技作为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验区,一大批智能应用场景投入使用,创新平台、行业巨头、初创企业加速聚集,创新创造空间活跃,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上半年,全市智能科技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和限额以上服务业比重达到23.1%,成为天津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连续成功举办五届世界智能大会,打造了天津城市“新名片”。

三是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现代中药创新中心获批成为国家地方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8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9家,中科曙光成为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现代中药、车联网、先进操作系统等9家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成中科院工生所、药研院等一批产业创新平台。突破了“天河三号”超级计算机、“脑语者”芯片、康希诺疫苗、240吨AGV自动运载车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四是智能制造深入推进。设立百亿元智能制造财政专项资金,累计支持五批1726个项目,安排财政资金52.1亿元,形成1∶20的放大带动效应,建成海尔5G工厂、丹佛斯等102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累计建成5G基站2.9万个,移动、固定宽带下载速率双双跃居全国第二位。5G+工业互联网深入推进,打造200个应用场景,上云企业超过6000家。

发展的选择:天津迈出“制造业立市”的坚实步伐

天津市委、市政府立场笃定、思路清晰,深刻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树立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作出了“制造业立市”的部署要求,提出“十四五”时期,天津市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的目标。为完成这一使命,我们制定实施《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天津市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天津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用智能赋能制造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制造强市“新引擎”。坚持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做大新动能底盘;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工业发展能级。加快构建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重点,以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汽车、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为支撑的“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强化制造业立市的产业支撑。

二是强化创新战略支撑,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构建以信创为主攻方向、以生物产业和高端装备为重点的“一主两翼”产业创新格局。完善国家级、市级、区级三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真正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推动更多“0-1”“1-N”的创新成果涌现,培育形成更多天津版“独门绝技”。

三是夯实产业链发展基础,塑造区域循环“新优势”。把产业链作为“制造业立市”的主要抓手、新动能引育和结构调整的主要路径、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人才引育的有效实现方式,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12条重点产业链。印发“链长制”工作方案和工作机制,建立由市领导挂帅的“链长制”,逐链编制产业链工作方案,把产业链细化落实到龙头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园区,精准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四是不断提升企业活力,培育实体经济“新主体”。大力加强优质主体培育,构建以领航企业为引领、以单项冠军企业为支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跟进跃升的梯次发展格局,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形成支撑制造业立市的“主力军”。树牢“突出实体经济、尊重爱护企业家”理念,当好“店小二”“服务员”,倾心倾情倾力为企业解难帮困,助力企业在津发展壮大、生根开花。

五是深入贯彻“两山”理念,重绘生态环境“新色调”。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为牵引,大力实施“871”生态工程,立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鲜明导向,加快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绿色数据中心,全力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绿色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作者系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尹继辉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