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001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18-08-24 00:00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天津市委员会: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 助推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建议”的提案,经会同市商务委、市金融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地税)局、市科委研究答复如下: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给天津发展带来重要的历史窗口期。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赋予天津的功能定位,是天津落实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和使命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立足“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实施意见》,成立了我市落实“中国制造2025”领导小组和全市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协调小组,形成了部门横向联动、市区上下贯通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3%,快于全市工业增速7个百分点,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十大产业集群占工业比重达到78.5%,先进制造业比重达到57.1%,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高端制造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十大产业集群,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4%,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4.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20.8%,同比增长3.9%。高端装备产业加快发展,全国最大的盾构机再制造基地开工建设,高速铁路轨道板、新一代重型自航绞吸船等一批高端产品填补产业空白,8000车汽车滚装船完成试航,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成套设备全国领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稳步发展,飞腾自主设计的首款64核通用处理器、展讯28nm多核智能手机芯片、麒麟操作系统、曙光星云服务器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实现突破;培育了长征五号、长征七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空客A320neo、A330机型正式交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控系统、电驱动的试验检测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8万辆;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为制造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是产业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对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现代中药创新中心获批为市级创新中心,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批复筹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20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达到16家。连续三年实施“天津市智能制造重大科技专项”,累计投入财政经费1.21亿元,吸引社会研发投入11.38亿元。获国家科技专项经费2.6亿元;经专项支持的企业新增知识产权765件,其中发明专利84件。

三是产业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强化。与中国工程院、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共同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军民融合创新中心建设。与京冀高校、院所在津共建了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其中,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已孵化10家科技型企业,与我市50余家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攻关,联合共建6家技术研究中心,经费合同额超过1.25亿元,转化科技成果100项以上,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达50亿元以上。

四是产业重点承接平台加快建设。滨海高新区新能源(储能电池)和中新生态城产业转移合作两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获批,累计创建11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重点城市中居第二位,成为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重要支撑。宁河未来科技城围绕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领域,打造产业经济新引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自揭牌以来新增注册企业350余家,百度创新中心、京东云创空间、深之蓝等一批北京重点项目落地;滨海新区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规划建设加快推进,着力构建“一核心五辐射区”的空间布局,引进了中欧区域经济合作中心滨海新区分中心、中国-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中德(欧)医疗器械及健康产业园等一批中欧合作项目。

五是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加快推进。重点企业信息技术综合集成应用达到53.1%,重点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76.3%,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4.1%,工业电子商务普及率71.8%。天津中德合作应用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培训基地、海尔中德合作(天津)洗衣机互联工厂入选工信部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全市10个智能制造专项项目、1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滨海工业云2.0版正式上线,腾讯、太平洋电信、华为、华录四个大数据中心和朝亚北辰云计算中心在我市落地,空港数据中心等4个数据中心入选首批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六是智能科技产业加快培育。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推动智能经济发展建设智能社会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天津市加快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总体行动计划》,编制印发了智能制造、智能科技领域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推动“天津制造”向“天津智造”转变。加大对智能科技产业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制定了《天津市关于加快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已通过市委常委会审议,提出了9个方面24条政策,对智能终端产品、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化应用等重点领域强化支持,推进智能制造协同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七是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制定印发《天津市贯彻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实施意见》,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强化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全产业链支撑作用。出台了《天津市新一轮创新转型行动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认定暂行标准》,明确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标准,认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项目41个。2017年,生产性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比重70.1%,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租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1.1%,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八是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设立海河产业基金,总规模1770亿元的22支母基金加快组建,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截至2018年1月,共有12支母基金完成核准,总规模900亿元,首期实缴出资60亿元,预计撬动超过千亿元社会资金投向天津。设立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基金,基金总规模达100亿元,服务京津冀先进制造业发展。设立300亿元智能科技产业基金,引入全球智能科技领域的工程技术中心,推动智能科技产业发展。

九是支持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融资。市区两级财政共筹集资金60亿元,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2015年和2016年金融机构、融资性担保机构中小微企业贷款本金损失的50%给予补偿,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出口型外贸中小企业和涉农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本金损失的70%给予补偿。

十是“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印发《天津市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领导小组。推进行政许可行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18项单一行政许可事项操作规程升级为天津市地方性标准。建立健全商事登记、投资管理等其他配套制度,深化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度改革,全面开展简易注销登记,全面启动实施“多证合一”工作,滨海新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获得国家批复。研究制定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天津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实施办法出台实施。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深入推进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实施意见》,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培育智能科技产业,推动我市制造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全力打造先进制造研发基地。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实施先进制造业产业培育工程。全面落实重点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机器人、新能源汽车、3D打印、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动新兴产业集群集聚、规模发展。壮大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终端、风电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引进新的龙头企业和项目,完善产业链。大力发展航空航天、高档数控机床、海洋工程、工程机械、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国内领先、产业链齐全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改造提升石化、钢铁、轻工、纺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二是发展壮大智能科技产业。以智能制造作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领航区。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支持和培育智能制造关键装备、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标杆企业和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深入推进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诊断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启动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开展工业企业“上云”行动,加强工控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提升态势感知、安全防护、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保障水平。

三是完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推动已批复的现代中药、智能网联车2家市级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步伐,力争1家成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继续实施智能制造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开展关键技术和核心环节攻关。加强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对接合作,推动更多院所来津设立分支机构或研发转化基地,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引导京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中科院所属科研院所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在津转移转化及产业化,推动我市科技型企业与更多的京冀科研构合作,进一步带动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加速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深入推进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诊断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打造50家以上的试点示范企业或项目。启动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推进网络化改造、平台体系、安全体系、IPv6等集成创新应用,加快出台资金支持政策,开展工业企业“上云”行动,利用三年时间,推进2000家企业上云,打造100家上云标杆企业,培育3-5家典型工业云体验中心。加强工控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提升态势感知、安全防护、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保障水平。

五是加快载体平台建设。围绕“1+16”承接格局,加快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合作示范区、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等重点承接平台,打造各具优势、特色鲜明的亮点载体。推动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建设,打造中欧高端产业集聚发展领航区,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引擎、国家级对外产业合作新平台。

六是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创新。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深入落实营造企业家创业发展良好环境“津八条”,围绕营造便利的营商环境、完善激励引才引智等方面,着力破除新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产业发展壮大。

2018年5月29日

工作人员:杨檬

联系电话:83605068

附件: